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五四青年節對全國廣大青年的殷切寄語精神,緊密圍繞湖南省“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三農”工作發展實際,充分發揮實踐育人實效、引領青年學生在服務基層、建設家鄉中堅定理想信念、錘煉過硬本領、主動擔當作為。根據校團委工作部署,結合學院實際情況,經研究現將相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動主題
挺膺擔當礪青春 躬身實踐筑未來
二、活動時間
2025年6月—2025年8月
三、活動原則
1.跟黨奮進,篤定前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助力農村發展,引導青年學生在實踐中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確?;顒邮冀K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推進。積極傳播正能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活動過程中堅定信心、奮發作為,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強大青春力量。
2.立足實際,結合資源。活動開展前,深入農村基層進行充分調研,了解當地在文化、科技、衛生等方面的實際需求和發展痛點,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活動方案,避免活動內容與實際脫節。結合團隊成員的專業特長和優勢,精準對接農村需求,將專業知識轉化為服務農村發展的實際行動,提高服務的針對性和專業性,確?;顒幽軌蛘嬲鉀Q實際問題。
3.團隊協作,優勢互補。團隊實行隊長負責制,統一指揮、協調行動,確保工作有序推進。倡導團隊精神,成員間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高效協作機制。重要決策需集體討論,充分尊重團隊成員意見,形成共識后執行。團隊成員共同承擔責任,遇到困難集體協商解決,不推諉、不逃避。鼓勵跨學科交流,發揮專業互補優勢,提升實踐創新能力和服務質量。
4.深化實效,擴大宣傳。立足構建完善的常態化、長效化實踐育人工作格局,結合實踐重點和特色,加強工作品牌推廣和媒體綜合傳播工作。注重社會實踐過程和成果的總結和分享傳播,在主流媒體發聲,加強有形有效宣傳,做好典型選樹,挖掘活動中的好做法、好人物,切實提升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品牌美譽度和社會影響力,力爭形成“一院一品”的工作格局。
5.安全第一,著重預防。將師生安全作為首要原則,建立健全安全保障機制,制定詳細的安全預案,開展集中實踐過程中要選派教師全程帶隊指導,開展活動前和過程中要充分研判部署,對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進行全面排查和評估,包括交通、住宿、飲食、天氣、活動現場等各個環節,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團隊需集體行動,避免單獨出行。
四、團隊主題
1.理論普及宣講團。聚焦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組織和引導學生將理論學習和社會實踐相貫通,鞏固團員青年主題教育成果。組織青年學生深入基層、社區、農村等地,創新“線上+線下”互動宣講模式,以小切口講透理論。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寄語、《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等內容,開展接地氣宣講。依托新媒體平臺,制作短視頻、圖文等融媒體產品,擴大傳播影響力,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廣泛傳播,讓青年成為思想的傳播者與踐行者。
2.黨史學習教育團。結合黨團史與青年主題教育,以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的寄語為指引,組織學生學習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與歷史經驗。依托各地紅色資源,開展重走紅色足跡、挖掘紅色故事等活動,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同時,通過編排紅色情景劇、舉辦知識競賽等創新形式,增強黨史學習教育感染力,引導青年學生學史力行,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信念,從革命歷史中汲取奮進力量。
3.鄉村振興促進團。組織動員學生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引導大學生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確把握鄉村振興戰略總體要求,通過實地觀察、走訪調研等形式面向鄉村發展之痛點難點,結合專業知識開展調查研究,形成高質量實踐成果,為推進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4.發展成就觀察團。聚焦黨的二十大以來黨和國家歷史性成就與變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成就等鮮活教材,組織青年學生通過社會觀察、國情考察、基層治理參與、產業調研等實踐,了解國情社情民情,感受祖國發展變化與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通過訪談一線建設者、收集群眾故事、撰寫報告,梳理發展成就背后的制度優勢與奮斗歷程,形成紀錄片、報告集等可視化成果。
5.民族團結實踐團。立足多民族國情,貫徹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結合地方實際,組織學生開展民族理論政策宣講、傳統文化傳播、國家通用語言推廣與民俗調研。開設“民族文化微課堂”,挖掘雙語故事、傳播手工藝文化;舉辦跨民族成長對話會,促進文化理解。組織民族地區學生開展“民族團結我踐行”實踐,推動其他地區學生赴民族地區開展“大國邊疆 青春聚力”實踐,引導跨區域參與生產勞動、政策宣講,促進交往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強民族凝聚力。
6.教育關愛服務團。關注農村教育基礎薄弱地區,關愛無人撫養兒童、留守兒童、不良行為青少年、殘障兒童、服刑人員子女等青少年特殊群體,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疏導和培訓、學業輔導、親情陪伴、自護教育、素質拓展、敬老孝親等形式的精準關愛志愿服務活動。聯合我校專業心理老師開發系列心理健康課程,通過團體輔導、一對一咨詢培養兒童抗壓能力,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長。
7.非遺文旅振興團。推動非遺與文旅深度融合,賦能鄉村振興,策劃三大實踐:將傳統技藝轉化為工坊體驗、實景演出、美食研學等文旅項目,與村民共同策劃實施,在實踐中提升項目策劃與執行能力;發起創意大賽推動非遺元素融入現代產品,協助鄉村打造文創產業園區,在創意轉化與產業服務中深化對非遺保護與文旅融合的認知,同時激活鄉村文旅經濟與就業活力,以青年智慧助力非遺傳承與鄉村產業振興。
五、活動流程
1.結合特色、發揮優勢、突出亮點,組織申報團隊,填報《2025年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立項團隊推薦信息匯總表》(見附件2)、《2025年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項目申報書》(見附件3)。有意愿報名參加的團隊,6月3日18:00前填寫好附件2、附件3發送至郵箱1728947665@qq.com,請以“項目名稱”命名。
2.鼓勵項目團隊與實踐地區建立“校地合作”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與合作單位簽訂《長沙理工大學“校地合作”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意向書》(模板見附件4)。
3.團隊和學生撰寫《2025年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模板見附件5),積極參加“2025年三下鄉、返家鄉社會實踐優秀調研報告征集”“鏡頭中的三下鄉”“我的返家鄉實踐故事征集”等系列線上活動。將社會觀察、知識積累、實踐思考等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建設性意見和舉措,推進社會實踐成果培育轉化。
4.加強工作品牌推廣和媒體綜合傳播工作,力爭形成“一院一品”的工作格局。各實踐團隊要在活動中廣泛使用“三下鄉”標識,切實提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品牌美譽度和社會影響力。各實踐團隊要注重社會實踐過程和成果的總結和分享傳播,在主流媒體發聲,加強有形有效宣傳,做好典型選樹,挖掘活動中的好做法、好人物,引導影響更廣泛的青年學生。
附件:
1.2025年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工作小組信息表
2.2025年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立項團隊推薦信息匯總表
3.2025年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項目申報書
4.長沙理工大學“校地合作”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意向書
5.2025年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模板
法學院
2025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