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上午,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與資源合理化利用實踐團隊參加桑植縣人民政府組織的專題座談會。桑植縣副縣長胡輝、司法局局長鐘軍,長沙理工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兼法學院院長張敏純、法學院黨委副書記汪倫等師生參加會議,會議由桑植縣政府辦副主任羅敬軍主持。
本次座談會聚焦的三大主題之一為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與資源合理化利用。座談會的第一個階段,桑植縣人民政府向實踐團隊介紹了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的工作進展,還分享了大量礦山生態修復的實時數據。縣自然資源局工作人員介紹了桑植縣2022年至2025年礦山生態修復總體規劃任務,全縣堅持“宜林則林,宜耕則耕”的原則,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僅2022年和2023年兩年時間便完成了五年規劃任務,累計治理面積達20.26公頃,經過生態修復后的礦山基本上復綠或恢復到可利用狀態。隨后,該工作人員補充說明,針對合法礦山實施了生態修復驗收制度,包括年度驗收、分期驗收等方式。縣司法局工作人員稱,截至目前,桑植縣所有煤礦及砂石土礦均已完成關閉工作,縣境內尚有硅礦、玻璃用砂鹽礦,需經省廳批準后方可開采。并表示,礦山生態修復工作面臨著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資金不足等問題。

圖 1 桑植縣政府與團隊成員對話
座談會的第二個階段,桑植縣副縣長胡輝、縣司法局及縣自然資源局工作人員等積極配合實踐團隊的調研工作,不僅針對團隊指導老師劉娉和團隊成員羅浩棟的提問給予了細致解答。

圖 2 暑期實踐團隊師生合照
經歷此次暑期實踐活動后,團隊成員們表示,回到學校后將投身于研究工作中,以嚴謹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為桑植縣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與資源合理化利用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相信在桑植縣人民政府和長沙理工大學法學院的共同努力下,大家能探索出一條適合桑植的礦山生態修復與資源合理利用之路,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雙贏局面。
(文/曹子怡,圖/劉奕涵,一審/劉娉,二審/陳騫,三審/汪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