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長沙理工大學法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師生一行,與桑植縣相關職能部門聯合召開專題調研座談會。本次實踐聚焦桑植縣秸稈綜合利用政策執行中的難點堵點,旨在發揮法學專業優勢,為破解基層治理難題貢獻青年智慧與方案。

圖 1長沙理工大學法學院赴桑植縣專題調研座談會
當日上午,專題調研座談會在桑植縣舉行。長沙理工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兼法學院院長張敏純、法學院黨委副書記汪倫一行帶領實踐團學生,與桑植縣政府、農業農村局、自然資源局等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圍繞秸稈焚燒監管和綜合利用情況展開討論。

圖 2研究生院院長兼法學院院長張敏純發言
“政策落地卡在哪兒?執法邊界如何厘清?”會上,實踐團成員基于前期深入田間地頭、農戶走訪所收集的一手資料和數據,從法學視角出發,系統梳理并提出了在秸稈禁燒、回收利用、政策宣傳、執法監管、權責界定等方面存在的具體問題。為后續調研和實踐明確了方向。

圖 3實踐團在桑植縣人民政府前合影
法學院已連續4年組織近300名學生,在專業老師的全程指導下,赴桑植縣開展專業實踐調研和普法宣傳活動。桑植縣副縣長胡輝表示:“此次專題調研座談會是校地合作的生動實踐,雙方將進一步深化校地合作機制,在政策研究、法治宣傳、基層治理等領域開展長期合作,共同探索秸稈綜合利用的優化方案。”
張敏純指出:“將法學理論與鄉村治理實際相結合,既是青年學子服務社會的重要途徑,也是新時代法治人才培養的應有之義。”實踐調研是服務鄉村振興的“大課堂”,也是培養法治人才的“練兵場”。未來,長沙理工大學法學院將持續跟蹤桑植縣秸稈治理進展,推動調研成果轉化為可落地的政策建議,為鄉村振興貢獻更多“法治智慧”。
(文/張青玲、彭雅婷、周宇娟,圖/梁靜旖,一審/曾宇欣,二審/陳騫,三審/汪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