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講好黨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
黨史承載著紅色歷史,銘刻著紅色記憶,流淌著紅色血脈,凝結著紅色傳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講好黨的故事”“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高校必須充分認識地方黨史和紅色文化在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講好黨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中增強立德樹人的使命自覺,真正做到“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讓紅色基因成為高校立德樹人工作中的鮮紅底色。
講好黨史故事,增強傳承紅色文化的使命自覺。在中華大地上,每一件紅色文物、每一個紅色故事、每一片紅色沃土都孕育著與之一脈相承的精神,構筑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其中,87年前發生在廣西灌陽、全州、興安等地的湘江戰役是紅軍長征途中經歷的最慘烈最悲壯的戰斗。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突破重重圍剿,樹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當前,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高校要講好革命先烈敢闖、敢打、敢拼的英雄事跡,弘揚新中國建設、改革、發展各個時期各族人民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擔當奮進、改革創新的精神,引導和幫助大學生從黨史故事中汲取養分與動力,讓他們在紅色文化的浸潤和熏陶下,勇敢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投身強國偉業,綻放青春風采。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抓好青少年學習教育,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需要講好黨史故事,挖掘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勇擔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廣西師范大學是廣西高等師范教育的開端,早在20世紀30年代,陳望道、施復亮、薛暮橋等共產黨人就在此弘文勵教,傳播馬列主義。今天,我們努力發揮紅色校史優勢,教育引導學生把學習地方黨史、紅色校史與堅定理想信念統一起來,把知校愛校榮校和知黨愛黨愛國統一起來,用黨史學習教育成效推動學校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積極培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講好黨史故事,唱響傳播紅色文化的時代強音。在悲壯的湘江戰役中,紅軍將士踐行著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與多于我軍數倍的敵軍進行了浴血奮戰。紅34師全體將士舍命阻擊,師長陳樹湘斷腸明志。戰士們的舍生取義彰顯出紅軍將士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英雄氣概和鐵血救國、正義事業必勝的英雄信念。湘江戰役的故事蘊含著偉大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紅色文化,是今天開展紅色教育的寶貴資源。講好湘江戰役故事,推動紅色文化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引導大學生學習、傳播和繼承紅色文化、紅色精神,有助于展現地方黨史、凝聚民心,有效抵御歷史虛無主義的侵蝕。可以進一步幫助學生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從而激發全體師生的愛黨愛國之志、增強奮進奮發之力,走好新時代長征路。
黨史故事以歷史文獻、舊址遺跡、文藝故事、口述歷史等為載體,深刻印證著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建立新中國的偉大壯舉。高校應依托豐厚的紅色文化底蘊、豐富的黨史故事資源,用好用活地方黨史的翔實史料,講好、宣傳好、傳播好黨史故事,教育和引導青年學生樹立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的信念和信心,激勵和引領青年學生自覺將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偉大事業中。
講好黨史故事,譜寫賡續紅色文化的嶄新篇章。可歌可泣的紅色故事是高校開展黨史教育的教科書和營養劑,具有強大的鑄魂育人作用。要讓地方黨史故事綻放出時代光芒,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真正融為一體,才能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打造立德樹人精神高地,不斷為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新活力。
大力發揚紅色傳統,推動黨史故事“轉化”“融化”“活化”為紅色育人的生動實踐。高校黨委應全面發揮領導核心作用,認真履行意識形態工作主體責任,高度重視紅色文化的傳承,努力形成黨委統攬、齊抓共管、層層落實的工作格局。統籌資源、整合力量、凝練方向、打造平臺,開展地方黨史文化深度研究,推動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根據學生特點和時代發展元素,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結合,將地方黨史故事等紅色文化資源融入課堂教學、日常教育、校園文化和社會實踐。比如,開展“大學生講黨史”“紅色經典全員誦讀”等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讓黨史故事從師生身邊來,到師生心里去。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講好黨史故事,可以更好地幫助師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把紅色基因融入血脈,牢記初心和使命,堅定理想信念,保持革命意志,發揚斗爭精神,奮力譜寫立德樹人的輝煌篇章。
(作者:鄧軍,系廣西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教授)
來源:《光明日報》2021年04月22日
鏈接: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1/0422/c40531-32084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