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指出,要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培養培訓質量,培養造就新時代高水平教師隊伍。《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指出,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建設教育強國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強化教育家精神引領,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涵蓋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態度、仁愛之心、弘道追求六個方面的深刻意涵。黨員教師要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領帶廣大教師深刻理解、準確把握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義、豐富內涵及實踐要求,將教育家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堅定“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做以“道”育人的先鋒。堅定的理想信念是教師安身立命之基、教育報國之本,是教師首要的政治標準。傳道是教師的首要職責,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廣大黨員教師要心懷“國之大者”,做理想信念的堅守者,展現大擔當、大作為,錘煉“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理想抱負,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旗幟鮮明講政治,不斷提升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自覺以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自覺弘揚主旋律,積極傳遞正能量,做教育教學改革的先行者和先進理念的踐行者,在課堂教學中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真正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教育家精神力量轉化為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具體實踐。
塑造“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做以“德”育人的先鋒。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是學生道德情操的鏡子。廣大黨員教師要自覺堅守精神家園、堅守人格底線,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傳承中華美德,主動學習道德模范,特別是學習身邊的師德模范,學習學校歷年評選出來的教學奉獻獎獲得者和師德標兵,做“經師”與“人師”的統一者,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善于運用課程思政,將傳授知識與道德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融會貫通,既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嚴格遵守教學紀律,營造良好教學風氣,杜絕教學事故的發生;嚴格遵守師德規范,守住“八小時以外”紀律紅線,為學生樹立良好師者形象。把教書育人和自我修養結合起來,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人,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學習知識、錘煉品格、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涵養“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做以”心“育人的先鋒。“啟智潤心”揭示了教育的目的在于啟迪智慧、潤澤心靈,“因材施教”既蘊含著有教無類、一視同仁的大愛精神,也彰顯了各因其材、因人而異的教育理念,廣大黨員教師不僅要傳授專業知識,更要弘揚教育家精神,自覺提升育人智慧,善于把握教育的內在規律,做到于點滴處入心、于細微處育人。用心發現學生的長處和個性特征,探索多樣化教學,注重因材施教,充分分析學生興趣、性格、能力等;用心洞察時代、社會、家庭對學生的影響,多下功夫,博采眾長、兼收并蓄,以激發學生內在潛能;用心更新教育理念、優化教育內容、改進教育方式,立足學生的個體差異有的放矢開展教育;用心關注學生的心理感受,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在啟智潤心中塑造學生的高尚靈魂和健全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秉持“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做以“學”育人的先鋒。教師只有具備扎實的學識積累和豐厚的知識儲備,才能在教學中做到信手拈來、游刃有余。隨著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移動互聯網全面普及,人工智能突飛猛進,新質生產力強勁生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需要大量專長突出、善于創新的高素質人才,這對教師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廣大黨員教師要踐行終身學習理念,緊跟時代步伐更新知識結構、拓寬知識視野。要強化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的知識技能,不斷提升數字素養,培養適應現代信息技術變革的創新意識與能力,創新育人方式,為教育教學創新打下堅實基礎。要服務國家戰略和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藍圖,聚焦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開展科研攻關,勇于做科技創新、教育改革的奮進者和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以勤勉的學習態度、求實的科學精神和深厚的學術造詣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
厚植“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做以”愛“育人的先鋒。愛是教育的靈魂。有愛才有責任,有責任才有奉獻。學校土木學院周先貴老師從教三十余年堅持手寫板書,堅持每一本作業批改,堅持回答好每一個學生問題;數統學院譚艷祥老師從教十八載,一心撲在教學中,將自己的課磨到極致,以“魔力課堂”讓學生愛上數學,他們是堅守仁愛之心、以愛育人的典范。廣大黨員教師要胸懷教育強國的大愛情懷,以仁愛之心追尋仁愛之道,以仁愛之道實施仁愛之教,永葆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更好地滿足學生個性發展、全面發展的需求,積極探索如何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積極成長的教學方法和藝術。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思想和行為建立在愛的基礎上并充分體現出師愛,為學生樹立做人、做事、做學問的榜樣,托舉起學生的成才夢想,造就更多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有仁愛之心的棟梁之才。
樹立“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做以”文“育人的先鋒。“胸懷天下、以文化人”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海納百川、崇尚精神追求的寬廣胸懷和崇高情操,蘊含著大國良師追求卓越發展、凝聚全球共識的責任擔當。廣大黨員教師要秉承“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格局和胸懷,主動學習、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積極參與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根鑄魂,增強青年學生對黨和國家的認同感、對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自豪感,推動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協同發力,挖掘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在教育教學中全面融入中華文明獨特品質和文化基因;在知識傳播、文化傳承、精神創造的過程中,引領學生增強放眼世界、胸懷天下的歷史自覺,踐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的歷史使命,為推進人類和平與發展不斷貢獻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