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2日,國際學院2019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鄉村振興”調研小分隊來到保靖縣遷陵鎮隴木峒村,探尋該村發展村集體經濟,引領農民奔小康的成功之道。
走進該村,一排排具有民族特色的土家族傳統木房坐落在道路兩旁。在村黨支部書記彭運江書記的帶領下,我們看到這里300余畝花海燦爛開放,獼猴桃園綠樹成蔭,滑草場、懸崖秋千、碰碰球場等到處歡聲笑語,無不昭示著該村發展集體經濟走向康莊大道之景。隴木峒村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創造性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以索源果業專業合作社為龍頭,引導精準扶貧戶和其他村民走上新型合作化道路。按照“資源共享,利益共享”原則,該村大規模流轉土地,建立了隴木峒林中花海等集有機種植、生態養殖、休閑服務于一體的生態休閑觀光農業。每逢周末到隴木峒自駕旅游、休閑旅游、戶外親子體驗的游客絡繹不絕。
據了解,該村2018年總產值796萬元,純收入477.6萬元,合作社經濟收入50萬元,集體經濟收入15萬元,村民逐步富了起來,還被授予“湖南省美麗鄉村示范村”、“省級民族法治示范村”、“州級美麗鄉村建設示范精品村”等榮譽。
今日走訪隴木峒村,藍天碧日下,如沐春風。正如彭書記所說:“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我們要擼起袖子加油干,努力創造美麗和諧幸福新生活。”
(文:李定邦;圖:“三下鄉”團隊;審:吳振華、唐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