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世界第一公路懸臂澆筑鋼筋混凝土拱橋——古金高速水落河特大橋順利合龍。長沙理工檢測咨詢有限責任公司作為施工監控主控單位,全程為水落河特大橋的建設保駕護航,為大橋的高精度合龍提供了施工監控理論技術支撐。

水落河特大橋建設處山勢陡峭,高差巨大,且處于地質活躍地區,裂隙發育眾多,嚴苛的地質條件給橋梁建設帶來了極大困難和挑戰。大橋首次采用高流態C80低收縮高韌性纖維混凝土,單幅分體箱,拱肋截面形式特殊且為國內首創;首次采用“分段制作、分塊組拼、整體吊裝”的拱箱鋼筋安裝方式減少高空作業;并創新使用掛籃內外模液壓智能同步頂推等多項創新技術。新材料的力學性能、新結構的受力特性及新工藝施工的結構響應規律等這些都決定了大橋施工監測與控制過程會遇到諸多難點。
為克服重重困難,項目團隊不斷優化技術方案,在技術層面和安全方案上為項目推進提供保障。施工期間,監控小組在宏觀控制上完成了結構施工全過程仿真實時修正模型并指導現場實際施工,實現了重要結構受力狀態的實時反饋與分析,保障了結構施工全過程整體安全可靠;在細化微觀把控上進行了錨碇連接件的驗算及優化、掛籃結構的計算復核、拱肋結構橫向抗風驗算、拆索順序的優化、拱圈節段扣點位置的局部分析和扣塔結構局部驗算及優化等技術研究工作,從技術層面確保了各重要臨時結構局部的穩定與安全;從宏觀微觀雙重角度對結構溫度場進行了研究,并基于現場持續溫度場監測結果為大橋合龍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撐。項目團隊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不僅實現了許多技術上的攻關,解決了施工中的諸多重難點問題,確保了工程建設安全、智慧、高效地推進,同時也對我國同類型的大跨度拱橋建設具有重要借鑒意義與參考價值。



作為水落河特大橋的施工監控主控單位,田仲初教授領銜的監控團隊以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務實的工作作風,贏得了業主等單位的高度評價?,F場監控小組迎烈日暴風、戰高溫酷暑,優質高效完成了主拱圈高精度合龍的工作任務,在實干中展現了我司風采,彰顯了長理擔當。下一階段,項目組成員將繼續以鐵的紀律、嚴的精神、實的態度,積極穩步推進水落河特大橋的現場監控工作,確保大橋順利通車、安全運行。

水落河特大橋建成通車后,古藺縣至龍山鎮的車程將由原來的90分鐘縮短至10分鐘,極大改善區域交通條件,緩解城區交通壓力,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幸福指數,念民之所需,是為民生之橋;為提升瀘州市交通區位優勢、完善川黔高速公路網,助推川南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實現社會經濟跨越式發展提供重要的支撐。同時對暢通四川向南綜合運輸大通道,加強四川與北部灣港口、粵港澳大灣區的陸路通道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是為發展之橋。項目建成后,對于打造中國白酒金三角及川滇黔渝旅游環線,促進資源有效利用、助力烏蒙山區鄉村振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為致富之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