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19點,化學與食品工程學院在金盆嶺校區四教109舉辦研究生云影講壇分講壇。本次講座由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副主任醫師周建松副教授主講,主題是“研究生科研壓力及情緒調適。”研究生會主席劉培宇主持,化學學院及其他學院相關研究生參加。

周建松首先以“大家是否都有壓力?”來引入話題。客觀的分析了我們研究生的壓力來源以及壓力會給我們造成的各種影響,適當的壓力會給我們的學習生活產生正面影響,促進我們的良好發展。同時他指出研究生的生涯中伴隨者多種的壓力,有科研難題困擾的壓力,有撰寫、修改、發表論文的壓力更有實際的尋找工作的壓力,同樣他用生動形象的例子證明,每個人都有壓力,學會一定的生活技能去緩解我們的壓力才是一種比較正確的生活方式,我們要做自我行動意識的主人。心理學表明我們可以根據日志格式按照事件的場景,你的想法,你的感覺,你的行為,結果來審視自我以及如何正確看待事物,我們要學會回想自己整件事情的個人行為,學會去評估這件事情給自我造成的深遠影響,是否值得去這么做?我這么做是否恰當合理?我的短暫沖動想法、作為會不會給其他同學造成一定的困擾?

周建松用正確的價值導向告誡大家一些行為準則,在不損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我們要盡可能委婉以及在適當的條件下提出主張。當面對自身難以完成或時間不夠的任務時,應該學會合理優化安排,而不是一味接受,即要學會理智的說“不”。同時研究生要學會傾聽,有時候換個角度看待問題,會有另一番意味,可以暫時緩解緊張壓迫的情緒。除此之外,大家要多去用心感受他人的難過或者設身處地去為他人著想一下,“如果是我遇到了這種事情我會去怎么做”?在這個過程中,情商會得到鍛煉,也會收獲更多更真摯的友誼,更有利于促進新時代研究生的身心全面發展。同時,他指出研究生要多做正能量的事情,用心去傳遞愛,提升社會的整體幸福感。
最后,周建松就一些同學的問題做出了回答。同學們在聽取科普講座的同時,也深刻了解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科研的道路上要學會自己調節壓力,為健康中國發展不懈奮斗,做出一名合格的學者最基本的社會擔當和應有的貢獻。(圖文/馬創,于小藝 審/孫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