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媒體發展蒸蒸日上的時代,大學生該如何選擇合適的新媒體賽道實現內容IP化?如何做出具有獨創性的內容?9月22日上午,湖南經視芒果V直播運營總監肖海濤來到文法學院分享他的經驗,為新聞學子答疑解惑。

肖海濤為同學們介紹了新媒體的內容形式、短視頻的發展現狀、新媒體的內容生產模式及盈利模式等,并講解了決定新媒體賽道的因素以及新媒體賽道內容該如何IP化。
目前新媒體的主要內容形式為圖文、視頻、直播,其中短視頻的發展最為迅猛。“這是一個創作者逢人就談短視頻的時代”肖海濤說,短視頻有三大內容生產模式——普通用戶創作的UGC、專業用戶創作的PUGC、專門機構負責生產的PGC,可以根據這三類生產模式為自己的產品尋求合適的定位。
肖海濤以目前火爆的各大新媒體平臺為例,介紹了四大商業盈利模式:微博博主“辦公室小野”的軟植入,是新媒體通過廣告變現的一種手段;抖音視頻下方彈出的網頁鏈接,是一種電商導航的模式;還有內容變現、平臺分成等,都是當下新媒體的盈利手段。
談到大學生應該如何去選擇合適的新媒體賽道時,肖海濤用手指比出數字“1”,說道:“擅長的永遠排第一。”新媒體歸根到底是以內容為王,發揮自己的優勢,選擇擅長的領域,才能使內容更加優質。
談及賽道內容IP化,肖海濤以湖南廣電的全面轉型為例進行剖析,認為傳統媒體要跟進時代步伐,向新媒體邁進。賽道內容IP化要堅持內容的獨特、賦予內容一個“有趣的靈魂”,并且還要可持續生產,得到平臺的運營支持。
“有些同學對自媒體的生產存在著誤區,總想著搞一些大新聞。”肖海濤笑著說,“還是要做一些大眾化的內容,創新也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嘛,可以多跟著成功的自媒體學習。”

在互動交流環節,學生們踴躍地舉手發言,肖海濤根據同學們的提問從內容定位、平臺的選擇、自媒體運營等方面進行了更加細致的補充,并總結道:“掌握獨創內容,自己就是行走的IP!”
“我最近正在做頭條號,肖老師的講解讓我更加清楚頭條號應該怎樣定位、怎樣運營”,新聞17級張同學笑著說:“我很喜歡這樣的課程設置——邀請校外的媒體專家走進課堂,與同學們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很期待下一次的上課,這樣的課堂多多益善!”
(文/王雨琪 圖/楊冰玉 審/魏桃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