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進新商科建設,經管學院擬于2025年9月舉辦“桃李杯”教師教學競賽。
一、大賽主題
秉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整合思政課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二、組織領導
組 長:彭新宇
副組長:陳 潔
成 員:汪功偉、王 治、尹筑嘉、何 昊
秘 書:王 亮
三、參賽對象
承擔各專業必修課程教學任務兩年、近兩年年度考核或課程教學考核合格的在職專任教師均可參加競賽,成績優異者可推薦校賽。40歲以下青年教師必須參賽,鼓勵教師以教學團隊的形式參賽。
四、參賽內容
1.網審材料
(1)參賽教師提交三段(15分鐘一段)的課堂教學設計(本表統一格式,見附件1,中文填寫,字數不限)。
(2)課堂教學方案闡述(須為Word文件,中文填寫。具體格式不做要求,但應該包括教學設計主要思路、教學實施過程說明、教學反思、方案主要創新點等,字數不限)。
(3)教學資源(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各種輔助材料,可以是音視頻文件、PPT、Word文件等)。
2.現場賽
現場賽以說課形式進行,時長:共15分鐘。10分鐘教學設計思路及內容陳述、5分鐘課堂教學展示。
五、比賽評審
評審環節包括現場評審和網審,其中現場評審評分占總成績70%;網審評分占總成績30%。
六、獎項設置
1.競賽根據參賽教師的最終成績排序設置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具體比例依據賽事情況,由評委現場集體商議決定。系部優秀組織獎,納入系部年底考核。
2.對推薦參加校賽及以上的教學個人或團隊,學院給予一定經費支持。
3.對獲得省部級以上教學競賽獎的教師和團隊,學院給予一定業績值獎勵。
七、工作流程
1.請各系于2025年9月5日前確定本系參賽教師的名單并報教務辦王亮。
2.請各系于2025年9月14日下午5:30前,將本系參賽教師的參賽材料(教學設計、教學闡述、PPT等材料)打包發送到電子郵箱:349770884@qq.com。
3.學院擬定于2025年9月23日舉行現場賽。
八、評審標準
現場賽評分標準見附件2。
網審分評分標準見附件3。
長沙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2025年5月27日
附件1:教學設計模板
課程名稱 |
|
學 時 |
|
課程類別 |
說明:文學、新聞傳播學、數學、計算機、大學英語、英語專業等等。 |
教材分析 |
|
教學內容 |
|
教學目標 |
說明:需涵蓋“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即課程的育人目標。 |
“課程思政”教育 內 容 |
|
教學方法 與舉措 |
說明:需涵蓋達到“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和完成其教育內容要求所采取的教學方法與具體舉措。 |
教學實施過 程 |
說明:需有詳細的步驟說明如何在每個環節落實其教學設計。 |
教學反思 |
|
使用到的 教學資源 |
|
附件2:現場賽評分標準
評價指標 |
具體內容 |
分值 |
教學實施 |
善于提煉課程蘊含的育人因素,能將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知識傳授融合,教學內容呈現恰當,教學活動組織合理。 |
20 |
善于綜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和數字資源把思政教育巧妙滲透教學全過程,教學方法運用恰當,教學策略使用有效。 |
15 |
注重教學互動,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積極性。 |
10 |
教學效果 |
注重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有效達成教學目標,效果明顯。 |
20 |
課堂教學能結合課程特色挖掘育人因素,課堂實施成效好,特色鮮明,具有較強的示范性。 |
10 |
教師素養與創新 特色 |
具有良好的專業素養、科學精神、人文情懷;教態大方,舉止得體,精神飽滿,綜合素質高;個人教學特色突出。 |
15 |
現場提問 |
回答評委提出的問題,條理清晰,抓住要點,觀點正確,理由充分,見解獨到,針對性強。 |
10 |
附件3:網審分評分標準
評價指標 |
具體內容 |
分值 |
教學內容 |
教學信息量充足,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具有較好的“高階性”、“創新性”和一定的“挑戰度”。運用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學科思維處理教材,組織教學內容,融入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憲法法治意識、道德修養等要素,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思想意識、行為舉止產生積極影響,實現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相融合、教書與育人相統一。 |
40 |
教學方法與手段 |
講授、討論、探究、項目、案例、實驗等教學方法恰當使用,多媒體、虛擬仿真、計算機網絡等教學手段有效運用。 |
20 |
教學目標 |
目標設計恰當,符合課程要求、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明確具體、可觀察、可測評、可達成;思政目標無縫對接知識、能力目標。 |
10 |
教學評價 |
評價主體多元;注重過程;提問、課堂觀察、作業、問卷、訪談等評價方法恰當,引導、激勵學生學習。 |
5 |
教學反思 |
能夠對教學內容(包含課程思政內容)和過程進行梳理和反思,并做到適時調整,能夠提出改進教學的方法。 |
5 |
教材分析 |
對本設計涉及到的教材內容及其作用作簡明扼要的分析,為教學思路、重難點等內容的確定提供依據。 |
5 |
學情分析 |
對學生學科知識、認知特征和情感態度等內容進行精準分析。 |
5 |
自主學習 |
為學生搭建課外學習平臺,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自主評價。 |
5 |
教學資源 |
教學資源推介面廣、材料豐富(包含課程思政內容)。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