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2006年暑假“三下鄉”活動獲團省委表彰
發布時間: 2006-11-23 16:25:05 瀏覽量:
日前,我校被共青團湖南省委評為2006年湖南省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大學生科技興農服務團” 被評為2006年湖南省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團隊,謝士成、田上兩位老師被評為2006年湖南省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指導者,成剛、張仁杰、唐芳艷等同學獲得2006年湖南省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個人稱號。
2006年暑假期間,按照共青團湖南省委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在校黨委的親切關懷下,校團委組織了以“踐行榮辱觀,服務新農村”主題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奔赴湖南省益陽市開展了為期近半個月的科技下鄉社會實踐服務活動。整個活動特色突出,立足農村,為當地的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收到了良好效果。其中,大學生“科技興農服務團”是我校團委暑期“三下鄉”活動重點支持團隊之一,由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團總支具體負責組織管理工作,成員為我校計算機及相關專業的優秀本科生共11人,其中黨員5人;服務團下設社會調查、科技服務、宣傳保障三個小組,分別負責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問卷調查、科技興農服務網站建設、健康網絡宣傳及計算機義務咨詢維修等工作。在為期十五天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服務團先后在益陽市赫山區泥江口鎮塘灣村、南壩村開展了為期三天的農村社會調查,并與當地村組干部進行了座談,聽取了他們對新農村建設的設想以及在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在泥江口鎮和滄水鋪鎮以發宣傳單和張貼宣傳海報的方式開展了健康網絡宣傳活動及科技咨詢服務,并應當地居民的要求上門開展了義務維修服務。在泥江口鎮期間正值早稻收割時節,服務團全體師生深入到困難農戶家中進行農業生產實踐,幫助收割稻谷。服務團返回長沙后,在10天內完成了“赫山興農科技網”的建設。
由經濟學院教授、博士和12名本科生組成的“地方經濟服務團”赴望城縣開展實地調研,通過參觀“華信合金”機電有限公司,走訪四個村的100多家農戶收集到農村金融問題,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問題以及農村土地制度及社會福利問題等第一手資料,并通過深入群眾,了解民生,盡己所能的幫助當地群眾解決“苗木產品市場銷售”等問題,服務隊經過調研,形成“新農村建設”成果:撰寫了經濟建設與農業機械化、農村城鎮化、農村醫療合作、農資社銷四個主題研究報告。
能動學院、物電學院分別組成了湘西支教一隊赴湘西花垣縣董馬庫鄉、湘西龍山縣石羔鎮開展義務支教活動。義務為170多名學生開展了英語、語文、數學、物理、音樂、科普、心理等6個班同步達到960個課時的課程教學,捐建了五千余冊書籍建立“愛心書社”,開展農民生活情況、農村村容建設、農村管理制度等實地調查,并進行科普宣傳、文體活動等。并通過家訪等形式進行實地調查,與兩所小學簽訂了“教育共建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