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交通學院“四好農村路”赴永州調研團來到藍山縣交通局,進一步調研地方政府如何將農村道路建設好,管理好,養護好,運營好的問題。
進入交通局,實踐團成員發現這竟是一座“空城”,干部已基本全部下鄉,隨后恰逢即將離開的交通局站長申時秋,征得申站長同意后,實踐團與申站長進行了簡單的交流。申站長介紹到,藍山縣已爭創了兩個省內第一。其一,藍山縣創新農村公路資金保障機制,每年按土地出納金總額2%比例安排農村公路建設資金,用于保障農村公路“建、管、養、運”。自2018年以來,藍山縣每年財政安排農村公路建設資金均達到600萬元以上,遠超省級專項資金100%以上;其二,在全省率先建好了“通村村”服務平臺。目前“通村村”是全國唯一一個解決農村出行難、學生上學返家難、貨運物流難的移動互聯網應用平臺,“通村村”服務平臺的建設極大地促進了打贏脫貧攻堅戰,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建設交通強國,抓好四好農村路建設及解決農村出行、物流最后一公里以及交通安全監管難的問題。截至目前,“通村村”已覆蓋209個行政村。
與此同時,藍山縣發展迅速的背后也存在著制約因素,當實踐團成員問到藍山縣的道路建設中存在哪些問題時,申站長提到“7351”補助標準過低,且隨著經濟的發展,補助并未有所提升,導致道路建設和養護的總體水平難以有較大幅度改善。由于每年僅考慮一條修建的村道納入交通統計年報,當地農民組織的修建得不到政府資金支持,使得農村道路建設難以推進。申站長由大到小,由此及彼的介紹,還有親身經驗的分享,讓實踐團一行人對“四號農村路”的建設有了更直觀的感受。
晚上,實踐團全隊成員就縣內道路的建設歷史、發展歷程、損傷病害及后期管理維護等問題進行了總結和溝通交流。
報送人:交通學院“四好農村路”赴永州實踐團 楊靖婷
7月14日,交通學院“四好農村路”赴永州調研團來到藍山縣交通局,進一步調研地方政府如何將農村道路建設好,管理好,養護好,運營好的問題。
進入交通局,實踐團成員發現這竟是一座“空城”,干部已基本全部下鄉,隨后恰逢即將離開的交通局站長申時秋,征得申站長同意后,實踐團與申站長進行了簡單的交流。申站長介紹到,藍山縣已爭創了兩個省內第一。其一,藍山縣創新農村公路資金保障機制,每年按土地出納金總額2%比例安排農村公路建設資金,用于保障農村公路“建、管、養、運”。自2018年以來,藍山縣每年財政安排農村公路建設資金均達到600萬元以上,遠超省級專項資金100%以上;其二,在全省率先建好了“通村村”服務平臺。目前“通村村”是全國唯一一個解決農村出行難、學生上學返家難、貨運物流難的移動互聯網應用平臺,“通村村”服務平臺的建設極大地促進了打贏脫貧攻堅戰,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建設交通強國,抓好四好農村路建設及解決農村出行、物流最后一公里以及交通安全監管難的問題。截至目前,“通村村”已覆蓋209個行政村。
與此同時,藍山縣發展迅速的背后也存在著制約因素,當實踐團成員問到藍山縣的道路建設中存在哪些問題時,申站長提到“7351”補助標準過低,且隨著經濟的發展,補助并未有所提升,導致道路建設和養護的總體水平難以有較大幅度改善。由于每年僅考慮一條修建的村道納入交通統計年報,當地農民組織的修建得不到政府資金支持,使得農村道路建設難以推進。申站長由大到小,由此及彼的介紹,還有親身經驗的分享,讓實踐團一行人對“四號農村路”的建設有了更直觀的感受。
晚上,實踐團全隊成員就縣內道路的建設歷史、發展歷程、損傷病害及后期管理維護等問題進行了總結和溝通交流。
報送人:交通學院“四好農村路”赴永州實踐團 楊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