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長沙理工大學交通學院“冰峰筑路”青藏高原交通發展觀察團開啟高原公路調研行程。團隊先于納隆村了解交流高原鄉間道路情況,后在G214國道青海省湟源公路總段就高原公路相關問題與青藏高原當地公路養護項目工作人員展開深入交流探討,為學習實踐積累多元經驗。此次調研旨在深入了解青藏高原地區的高原公路建設與養護現狀,為后續學習及實踐積累寶貴的經驗。
首站納隆村鄉間小道,團隊指導老師劉陽與納隆村駐村干部并肩交流,團隊成員觀察納隆村道路細節,了解道路的建設歷程、日常養護難題,以及高原道路對村民出行、鄉村發展的意義。
結束納隆村的調研后,團隊前往G214國道青海省湟源公路總段進行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團隊成員圍繞高原公路面臨的主要病害、養護難點、極端氣候對公路結構的影響等核心問題,向工作人員虛心請教。“在高原地區,凍土的季節性凍融對公路路基的穩定性影響極大,凍融時路面容易出現沉陷、翻漿等病害,養護工作難度很高。”項目工作人員向團隊成員詳細介紹。團隊成員們認真聆聽、追問細節,對比高原村道與國道的道路差異。
“以前在課本學理論,如今實地見真章,才懂每一寸路的堅守都不容易,面對這些高原公路容易出現的養護難題,我們要把這些‘難’吃透,轉化成高原道路的守護力量!”觀察團成員史麗雯語氣堅定地說道。
團隊成員劉靜妍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我看到了高原公路人的堅守,也更清楚我們作為交通學子,要把有關交通建設的知識理論學扎實,未來接過守護天路的接力棒!”從鄉村到國道,理論與不同交通場景結合讓成員們更深刻認識到高原交通建設的復雜性與重要價值。
“冰峰筑路”青藏高原交通發展觀察團通過走訪村道、國道,與一線項目人員交流探討、將科普力量帶來高原交通建設現場,實現青春力量與高原交通建設需求的精準對接。未來,“冰峰筑路”觀察團將持續深耕高原交通領域,讓“冰峰天路”在交通青年的科研力量的護航下更趨暢通堅固,為高原交通事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青春智慧。
(文/賓俊峰 圖/陳江楠 一審/潘博洋 二審/劉陽 三審/任志祥)
7月19日,長沙理工大學交通學院“冰峰筑路”青藏高原交通發展觀察團開啟高原公路調研行程。團隊先于納隆村了解交流高原鄉間道路情況,后在G214國道青海省湟源公路總段就高原公路相關問題與青藏高原當地公路養護項目工作人員展開深入交流探討,為學習實踐積累多元經驗。此次調研旨在深入了解青藏高原地區的高原公路建設與養護現狀,為后續學習及實踐積累寶貴的經驗。
首站納隆村鄉間小道,團隊指導老師劉陽與納隆村駐村干部并肩交流,團隊成員觀察納隆村道路細節,了解道路的建設歷程、日常養護難題,以及高原道路對村民出行、鄉村發展的意義。
結束納隆村的調研后,團隊前往G214國道青海省湟源公路總段進行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團隊成員圍繞高原公路面臨的主要病害、養護難點、極端氣候對公路結構的影響等核心問題,向工作人員虛心請教。“在高原地區,凍土的季節性凍融對公路路基的穩定性影響極大,凍融時路面容易出現沉陷、翻漿等病害,養護工作難度很高。”項目工作人員向團隊成員詳細介紹。團隊成員們認真聆聽、追問細節,對比高原村道與國道的道路差異。
“以前在課本學理論,如今實地見真章,才懂每一寸路的堅守都不容易,面對這些高原公路容易出現的養護難題,我們要把這些‘難’吃透,轉化成高原道路的守護力量!”觀察團成員史麗雯語氣堅定地說道。
團隊成員劉靜妍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我看到了高原公路人的堅守,也更清楚我們作為交通學子,要把有關交通建設的知識理論學扎實,未來接過守護天路的接力棒!”從鄉村到國道,理論與不同交通場景結合讓成員們更深刻認識到高原交通建設的復雜性與重要價值。
“冰峰筑路”青藏高原交通發展觀察團通過走訪村道、國道,與一線項目人員交流探討、將科普力量帶來高原交通建設現場,實現青春力量與高原交通建設需求的精準對接。未來,“冰峰筑路”觀察團將持續深耕高原交通領域,讓“冰峰天路”在交通青年的科研力量的護航下更趨暢通堅固,為高原交通事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青春智慧。
(文/賓俊峰 圖/陳江楠 一審/潘博洋 二審/劉陽 三審/任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