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国偷精品免费看-97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典型案例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本科審核評估 > 典型案例 > 正文
胸懷“國之大者”,服務“省之大計”,交通學院構建“四聯共建”校企合作實踐育人模式服務湖南“三高四新”戰略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來湘考察,勉勵湖南“著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內陸地區改革開放的高地,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彰顯新擔當,奮力譜寫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湖南新篇章”,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高度賦予湖南“三高四新”的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長沙理工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聚焦人才培養賦予的新使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國家戰略需求及湖南省高質量發展需求為導向,著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賦能中國式現代化新湖南建設。

一、學院簡介

長沙理工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是學校服務交通行業的主體學院,是學校最早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和國家級教學科研平臺的單位,也是學校首個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單位。擁有“現代交通基礎設施智慧建養與運維”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和“道路工程耐久性新技術”教育部創新團隊,構建了“院士+國家級人才+省部級人才+優秀青年博士”的人才梯隊。學科聚焦我國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維,形成了較為鮮明的優勢特色,擁有“公路養護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教育部、交通運輸部等省部級科研平臺10個。在交通運輸工程領域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四個研究方向(特殊巖土路基穩定與加固、路面結構設計理論與方法、道路綠色建養材料與環保,交通運輸規劃與車路協同)。經過60多年的發展建設,學院已成為我國公路交通領域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二、案例簡介及主要解決的教學問題

1.案例簡介

學院堅持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服務湖南省服務“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從氛圍營造、內涵發展和機制創新等多個方面,積極推進與中國交建、中國鐵建、中國中鐵、湖南建投等行業內優質用人單位深度合作,提出了構建文化融合、多元驅動的校企合作實踐育人生態圈的思路,充分調動企業、學校、教師和學生各方的積極性,凝練“組織聯動、人才聯培、活動聯辦、平臺聯建”的“四聯共建”校企合作實踐育人模式,開創了“企校師生”融合發展新局面。截止到2023年8月31日,2023屆畢業生本科生初次總就業率達到了91.9%,升學率為29.98%,從就業地域省份分布來看,選擇留湘工作的畢業生占比最高,留湘就業130人,占總就業人數382人的34.03%。

2.主要解約的教學問題

一是培養理念滯緩、機制不健全。傳統教學模式以課程為導向,以教師為中心,培養方案評價與修訂機制單一,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畢業要求及課程目標缺乏工程實踐。

二是課程體系滯后、教學模式單一,工程實踐創新平臺有待完善。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交通運輸、交通工程、測繪工程、工程管理、物流工程等專業的實訓課程體系不系統、課程設置滯后于行業發展、實習實踐模式單一。

三是課程思政元素少、三全育人覆蓋不足。專業實踐平臺資源不足,科產教一體協同育人機制不健全,需通過校企平臺資源整合與共享,探索構建矢志“工程報國”、服務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戰略的人才培養機制。

三、案例解決教學問題的方法

立足學院人才培養模式、教育教學模式和管理模式上的改革實踐,全面梳理學院解決教學問題的路徑舉措,總結凝練形成“組織聯動、人才聯培、活動聯辦、平臺聯建”的“四聯共建”校企合作實踐育人模式。

一是組織聯動,構建面向社會發展和行業需求的多維度人才培養方案評價、修訂與持續改進機制。堅持緊扣新經濟、新市場、新產業需求,通過制定市場開拓計劃,定期開展高層會晤、現場走訪與調研,鼓勵各系部、辦公室與企業人員互通來往,建立良好合作關系。系統搭建學生、教師、畢業生、用人單位、企業專家及行業管理部門等多維參與的人才培養方案評價、修訂與反饋機制。

二是平臺聯建,豐富實踐育人內涵。學院充分發揮所屬交通行業特色與智力優勢,深化了與行業內企業的全方位合作,與中國交建等企業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建設就業、實習以及專業實踐基地等,為學生培養、實習就業、課題共研共建等方面提供廣闊的平臺,豐富了實踐育人內涵。學院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依托交通運輸、物流工程等專業優勢與智力資源,與中國郵政、順豐速運等企業,共同聚焦貧困村農產品包裝、運輸與銷售等產業扶貧重要環節,創建校村創新創業基地,在湖南省內開展“蜂巢”鄉村振興實踐團隊,既幫助貧困村解決農產品運輸、銷售等問題,又有效鍛煉提升了學生專業技能。

三是人才聯培,創新實踐育人載體。學院與中國交建、中國鐵建、保利長大等企業開展“3+1”聯合培養班,培養形式包括專家講座、技能競賽、素質拓展、文體活動、職場模擬與專業實踐等多個方面,內容除進行學科融合交叉培養和新增相應學時的其他專業課程外,還提升了實踐教學比例,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實現“畢業即就業、就業即上崗、上崗即上手”的零過渡。

四是活動聯辦,拓展三全育人渠道。學院堅持圍繞學科競賽、文體活動等學生喜愛、參與度高的系列活動,以企業冠名和提供技術支持的方式,將企業文化、工程項目、技術經驗等充分融入,不斷提升活動吸引力、實踐性和技術性,打造了“浙江交工杯”模擬招投標大賽、“湖南路橋杯”交通知識競賽。學院緊扣“一帶一路”“精準扶貧”“交通強國建設”等國家重大倡議及“三高四新”發展戰略,以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專業實踐以及創新創業活動為結合點,與交通、建筑行業內優質用人單位開展緊密合作,開展“走訪超級工地”、“四好農村路建設”專項調研、“鄉村振興”調研等實習實踐活動,既可以讓學生實地感受超級工程“大國重器”的特殊魅力,又能充分發揮學生專業特長,助力鄉村振興和“交通強國”建設。

四.案例的創新點、改革成效及推廣應用效果

1.案例的創新點:一是堅持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校企合作是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二是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工程實踐是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支撐。三是形成育人合力,構建“三全育人”體系是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障;

2.改革成效:“四聯共建”校企合作實踐育人模式實施以來,學院人才培養質量與就業質量穩步提升,學院畢業生就業率均在學校前列,簽約中國交建等大型央企、國企畢業生占就業簽約學生的80%以上,培育了在“‘一帶一路’項目建設中踐行初心與使命-劉思民”等一批就業創業典型,綜合受益人數超4000余人;

3.推廣應用:形成了具有可借鑒和示范性的校企合作實踐育人“四聯共建”模式經驗,實施過程中成功獲批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與教研教改課題共5項,發表相關論文5篇,并產生廣泛的社會效應,受到農民日報、湖南日報、新湖南等媒體多次報道。本案例圍繞工科學生成長規律與接受特點,著力在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培養以及家國情懷、國際視野提升上下功夫,形成了具有鮮明專業特色與行業背景的“四聯共建”校企合作實踐育人模式。

圖1 校企合作實踐育人“四聯共建”模式簡圖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萬家麗南路二段960號
郵編:410114
電話:0731-85258575
長沙理工大學交通學院 版權所有
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本科審核評估 / 典型案例 / 正文
典型案例
胸懷“國之大者”,服務“省之大計”,交通學院構建“四聯共建”校企合作實踐育人模式服務湖南“三高四新”戰略
發布日期:2023年09月01日 來源: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來湘考察,勉勵湖南“著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內陸地區改革開放的高地,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彰顯新擔當,奮力譜寫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湖南新篇章”,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高度賦予湖南“三高四新”的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長沙理工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聚焦人才培養賦予的新使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國家戰略需求及湖南省高質量發展需求為導向,著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賦能中國式現代化新湖南建設。

一、學院簡介

長沙理工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是學校服務交通行業的主體學院,是學校最早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和國家級教學科研平臺的單位,也是學校首個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單位。擁有“現代交通基礎設施智慧建養與運維”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和“道路工程耐久性新技術”教育部創新團隊,構建了“院士+國家級人才+省部級人才+優秀青年博士”的人才梯隊。學科聚焦我國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維,形成了較為鮮明的優勢特色,擁有“公路養護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教育部、交通運輸部等省部級科研平臺10個。在交通運輸工程領域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四個研究方向(特殊巖土路基穩定與加固、路面結構設計理論與方法、道路綠色建養材料與環保,交通運輸規劃與車路協同)。經過60多年的發展建設,學院已成為我國公路交通領域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二、案例簡介及主要解決的教學問題

1.案例簡介

學院堅持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服務湖南省服務“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從氛圍營造、內涵發展和機制創新等多個方面,積極推進與中國交建、中國鐵建、中國中鐵、湖南建投等行業內優質用人單位深度合作,提出了構建文化融合、多元驅動的校企合作實踐育人生態圈的思路,充分調動企業、學校、教師和學生各方的積極性,凝練“組織聯動、人才聯培、活動聯辦、平臺聯建”的“四聯共建”校企合作實踐育人模式,開創了“企校師生”融合發展新局面。截止到2023年8月31日,2023屆畢業生本科生初次總就業率達到了91.9%,升學率為29.98%,從就業地域省份分布來看,選擇留湘工作的畢業生占比最高,留湘就業130人,占總就業人數382人的34.03%。

2.主要解約的教學問題

一是培養理念滯緩、機制不健全。傳統教學模式以課程為導向,以教師為中心,培養方案評價與修訂機制單一,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畢業要求及課程目標缺乏工程實踐。

二是課程體系滯后、教學模式單一,工程實踐創新平臺有待完善。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交通運輸、交通工程、測繪工程、工程管理、物流工程等專業的實訓課程體系不系統、課程設置滯后于行業發展、實習實踐模式單一。

三是課程思政元素少、三全育人覆蓋不足。專業實踐平臺資源不足,科產教一體協同育人機制不健全,需通過校企平臺資源整合與共享,探索構建矢志“工程報國”、服務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戰略的人才培養機制。

三、案例解決教學問題的方法

立足學院人才培養模式、教育教學模式和管理模式上的改革實踐,全面梳理學院解決教學問題的路徑舉措,總結凝練形成“組織聯動、人才聯培、活動聯辦、平臺聯建”的“四聯共建”校企合作實踐育人模式。

一是組織聯動,構建面向社會發展和行業需求的多維度人才培養方案評價、修訂與持續改進機制。堅持緊扣新經濟、新市場、新產業需求,通過制定市場開拓計劃,定期開展高層會晤、現場走訪與調研,鼓勵各系部、辦公室與企業人員互通來往,建立良好合作關系。系統搭建學生、教師、畢業生、用人單位、企業專家及行業管理部門等多維參與的人才培養方案評價、修訂與反饋機制。

二是平臺聯建,豐富實踐育人內涵。學院充分發揮所屬交通行業特色與智力優勢,深化了與行業內企業的全方位合作,與中國交建等企業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建設就業、實習以及專業實踐基地等,為學生培養、實習就業、課題共研共建等方面提供廣闊的平臺,豐富了實踐育人內涵。學院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依托交通運輸、物流工程等專業優勢與智力資源,與中國郵政、順豐速運等企業,共同聚焦貧困村農產品包裝、運輸與銷售等產業扶貧重要環節,創建校村創新創業基地,在湖南省內開展“蜂巢”鄉村振興實踐團隊,既幫助貧困村解決農產品運輸、銷售等問題,又有效鍛煉提升了學生專業技能。

三是人才聯培,創新實踐育人載體。學院與中國交建、中國鐵建、保利長大等企業開展“3+1”聯合培養班,培養形式包括專家講座、技能競賽、素質拓展、文體活動、職場模擬與專業實踐等多個方面,內容除進行學科融合交叉培養和新增相應學時的其他專業課程外,還提升了實踐教學比例,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實現“畢業即就業、就業即上崗、上崗即上手”的零過渡。

四是活動聯辦,拓展三全育人渠道。學院堅持圍繞學科競賽、文體活動等學生喜愛、參與度高的系列活動,以企業冠名和提供技術支持的方式,將企業文化、工程項目、技術經驗等充分融入,不斷提升活動吸引力、實踐性和技術性,打造了“浙江交工杯”模擬招投標大賽、“湖南路橋杯”交通知識競賽。學院緊扣“一帶一路”“精準扶貧”“交通強國建設”等國家重大倡議及“三高四新”發展戰略,以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專業實踐以及創新創業活動為結合點,與交通、建筑行業內優質用人單位開展緊密合作,開展“走訪超級工地”、“四好農村路建設”專項調研、“鄉村振興”調研等實習實踐活動,既可以讓學生實地感受超級工程“大國重器”的特殊魅力,又能充分發揮學生專業特長,助力鄉村振興和“交通強國”建設。

四.案例的創新點、改革成效及推廣應用效果

1.案例的創新點:一是堅持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校企合作是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二是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工程實踐是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支撐。三是形成育人合力,構建“三全育人”體系是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障;

2.改革成效:“四聯共建”校企合作實踐育人模式實施以來,學院人才培養質量與就業質量穩步提升,學院畢業生就業率均在學校前列,簽約中國交建等大型央企、國企畢業生占就業簽約學生的80%以上,培育了在“‘一帶一路’項目建設中踐行初心與使命-劉思民”等一批就業創業典型,綜合受益人數超4000余人;

3.推廣應用:形成了具有可借鑒和示范性的校企合作實踐育人“四聯共建”模式經驗,實施過程中成功獲批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與教研教改課題共5項,發表相關論文5篇,并產生廣泛的社會效應,受到農民日報、湖南日報、新湖南等媒體多次報道。本案例圍繞工科學生成長規律與接受特點,著力在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培養以及家國情懷、國際視野提升上下功夫,形成了具有鮮明專業特色與行業背景的“四聯共建”校企合作實踐育人模式。

圖1 校企合作實踐育人“四聯共建”模式簡圖

版權所有? 長沙理工大學交通學院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萬家麗南路二段960號
郵編:410114電話:0731-85258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