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嘗看,能分出哪罐是手工釀,哪罐是流水線產的嗎?”
近日,長沙理工大學研究生暑期實踐團走進湖南省汨羅市長樂鎮,先后探訪了非遺傳承人熊湘和的傳統甜酒作坊與長樂鎮金福食品有限公司,深度調研長樂甜酒產業在鄉村振興進程中,非遺技藝傳承與現代化生產如何相互輝映,為當地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選米、浸米、淘米、上甑……長樂鎮上,家家戶戶都在用著“熊嗲”的這套古法甜酒釀造十大流程。實踐團成員來到熊湘和的傳統作坊,沉浸式體驗了這一傳承千年的技藝魅力。從 12 歲跟隨母親學習古法甜酒制作,熊湘和至今已堅守了58個年頭,作為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長樂甜酒釀造技藝” 的代表性傳承人,他對這門技藝有著深厚的感情和執著的堅守。“水好、糯米好、酒曲好、工藝好。”熊湘和向實踐團介紹,長樂甜酒的獨特風味源于本地優質糯米、清冽山泉和秘制酒曲,更離不開一絲不茍的古法工藝。溫度、濕度和時間的精準把控,是成就那口清亮醇香的關鍵。從精選圓潤的糯米開始,歷經山泉水浸米、手工淘洗、上甑蒸制,到關鍵的澆水解淘、均勻拌入祖傳酒曲、裝壇發酵,再到溫箱發酵、完成包裝,每一個步驟熊師傅都傾囊相授。作坊內氤氳的濃郁酒香,無聲訴說著千年技藝的匠心傳承,這里不僅是甜酒的制作地,更是非遺文化的活態傳承課堂。
“機器不是非遺的對手,而是新戰友!”帶著古法的余溫,實踐團來到長樂鎮金福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笑著遞來兩杯手工釀造和工廠生產的甜酒,實踐團員們啜飲后面面相覷,清甜綿密的口感竟如出一轍。“我們把熊師傅‘掌心測溫’的經驗變成傳感器數據,讓古法在鋼罐里活下來。”與小作坊的手工制作不同,工廠里呈現出一番現代化的生產景象。整齊排列的生產線、先進的生產設備,展現出規模化生產的高效與規范。據工廠負責人介紹,公司在傳承長樂甜酒傳統風味的基礎上,引入現代科學管理和生產技術,對生產流程進行優化和標準化,積極開拓線上線下銷售渠道,與電商平臺合作,開展直播帶貨等新型營銷方式,讓長樂甜酒走出湖南,走向全國。規模化生產不僅提高了經濟效益,還帶動了當地就業,許多村民在工廠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增加了收入,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的產業支撐。
當熊師傅作坊的酒壇在陰涼處靜候時光饋贈時,工廠的智能灌裝線正高速將甜蜜送往全國。這一靜一動間,藏著長樂甜酒的振興密碼,從家庭作坊飄向廣闊市場,一項非遺技藝,在守護與創新中煥發新生。長樂鎮正以這醇厚的酒香為墨,在田野鄉間書寫著文化傳承與產業興旺交相輝映的振興篇章。此次長沙理工大學研究生暑期實踐團的調研,不僅深入了解了長樂甜酒產業中小作坊與工廠的發展現狀,更看到了非遺文化與現代產業融合在鄉村振興中的巨大作用。相信在非遺技藝的傳承與創新中,在小作坊與工廠的雙輪驅動下,長樂鎮甜酒產業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未來,為鄉村振興書寫更加絢麗的篇章。
(實踐團游馥菓同學采訪甜酒作坊人熊湘和)
(實踐團成員們與金福食品負責人合照)
(實踐團陳飛同學采訪甜酒工廠負責人)
(實踐團三名同學正在品嘗甜酒)
(甜酒工廠負責人帶領實踐團成員參觀企業文化墻)
圖文/秦遠 劉東芝 一審/陳方芳 二審/李曉 三審/陳萬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