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長沙理工大學研究生暑期專業實踐團(以下簡稱“實踐團”)赴常德市西湖管理區,先后前往西湖智慧蘆筍產業園、楚峰梨園及牧業小鎮三大特色產業基地,開展實地調研。
實踐團首站探訪西湖智慧蘆筍產業園。“現在是蘆筍的育根期,2-3月蘆筍豐產時節,大家凌晨2點多就開始干活了,我們這里的員工都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奮斗的老農人。”園區負責人一邊介紹一邊帶領成員們走進種植大棚、加工車間。該園蘆筍品質出眾,源于傳承軍墾精神持續推進土質改造,奠定良好的蘆筍生長基礎;逐步建成物聯網系統實現病蟲害、灌溉施肥等遠程管控,讓手機成“新農具”、電商成“新農活”、數據成“新農資”;勇于嘗試開展蘆筍與土豆、香瓜等農作物套種,實現了增產增收。近年來獲評“特色蔬菜產業示范園”等多項榮譽。
隨后,實踐團來到楚峰梨園,在負責人的帶領下,成員們跟著果農參與采摘、體驗分揀、包裝、貼標全流程,沉浸式感受從枝頭到舌尖的產業鏈。負責人介紹,梨園采用“公司+基地+村集體+農戶”模式,與科研院所合作,通過采摘節、消費扶貧拓銷,“農果叔”品牌打響,帶動130人就業。這讓枝頭碩果變成農戶增收的“金果子”,更以產業鏈延伸激活鄉村振興動能。
在西湖牧業景區,實踐團沿著移民創業浮雕文化墻,深入了解了新化、安化人民移民到常德西湖后從白手起家到產業逐漸興旺、生活日漸富足的盛景;走訪了苜蓿種植基地、“奶牛學院”研學基地、奶牛養殖基地等。工作人員介紹,牧業景區定位綠色生態,逐步形成“種—養—加—銷—游—創”六位一體的發展格局。2024年,該景區入選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景點之一。實踐團成員們深切感受到,常德西湖從一窮二白,到如今以全產業鏈激活綠色經濟,這里的每一步發展都是艱苦奮斗與時代創新的接力。
此次調研讓實踐團成員在“深”入一線中觸摸鄉村振興脈搏,在“實”地走訪中讀懂軍墾精神的當代價值。大家紛紛表示,將把調研所得轉化為青春行動,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青年力量。
(圖文/粟蓓佳、劉金蘭、曾蓓 一審/曾蓓 二審/李曉 三審/陳萬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