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8
為進一步促進我校與海外知名高校在海洋科學與工程領域的學術合作,提升學校在該領域的學術聲譽,長沙理工大學水利與海洋工程學院教師姚宇、陳龍赴新加坡參加第22屆亞洲大洋洲地球科學學會年度學術會議?,F將情況公示如下:
一、出訪報告
本次出訪為期7天,由長沙理工大學水利與海洋工程學院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負責人姚宇教授,陳龍副教授組成代表團,赴新加坡參與亞太大洋洲地球科學學術大會,按原計劃完成出訪任務回國,本次出訪過程中完成了預定的工作任務。行程涵蓋開幕式、主旨演講、專題分論壇、閉門研討及學術展覽等多元活動,聚焦海岸災害、海洋數值模擬、珊瑚島礁演變、人工智能海洋學等前沿議題,深化了國際學術合作與科研交流。
具體學術活動與成果如下:
1.深度參與主題會議
7月28日-7月29日,海岸災害研究:
系統探討熱帶風暴與海嘯的致災機制,結合氣候變化背景分析災害防控策略,為我校沿海工程風險研究提供新視角。
7月30日,區域海洋動力環境數值模擬:
學習國際先進海洋觀測技術與模型開發經驗,助力我校海洋動力學實驗室技術升級。
7月31日,海洋人工智能應用:
研討大數據與AI在海洋預報、生態治理中的實踐案例,為跨學科研究開拓路徑。
8月1日,海洋泥沙的可持續治理:
探討海洋泥沙運移的驅動機制及其對生態的潛在影響,提出可持續治理路徑。
2.專題報告展示
姚宇教授(7月29日):
發表《氣候變化下珊瑚砂島三維地貌演變數值模擬》報告,引發國際同行對珊瑚砂島可持續管理的熱烈討論。
陳龍副教授(7月31日):
發表《潮汐對珊瑚砂島地貌演變的驅動機制》的口頭報告,分享我校在珊瑚島礁形態動力學領域的創新成果。
3.總結
本次交流的通過學術展覽接觸全球尖端海洋科研裝備(如高精度觀測浮標、智能監測系統),為我校實驗室升級提供技術參考;其二,“海洋人工智能”議題啟發跨學科融合,將推動我校“智能海洋學”相關課程建設;其三,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等機構學者建立人才網絡,為后續師生互訪及合作課題申報奠定基礎。
基于出訪成果,我校將國際前沿模型(如珊瑚島演變模擬算法)融入本??蒲许椖?,探索與東南亞機構共建“海岸災害聯合實驗室”;其次,梳理會議中獲取的泥沙運移治理方案,向地方政府提交海岸工程咨詢報告;最后,邀請分論壇專家來校開展短期講座,并推動海洋學科與計算機、環境工程專業的交叉課題立項。
此次出訪也顯著提升了我校在海岸災害模擬與珊瑚島礁研究領域的國際影響力,未來需持續跟進合作項目落地,加速科研成果向沿海可持續發展實踐的轉化。
二、行程信息
三、《因公臨時出國團組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報告表》
上一條:河湖與海岸演變與治理學術研討會 第一輪通知及邀請函
下一條:關于舉辦2025年《中國環境科學》青年學術會議的通知(第二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