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国偷精品免费看-97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科研成果
您的位置: 重點實驗室 > 科研成果 > 正文
 

主要科研成果

2017年09月30日


2014-2017年,在湖南省科技廳和依托單位長沙理工大學的大力支持下,實驗室依托水利和水運行業,發揮人才、團隊、設備等綜合優勢,大力開展科學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主要成績如下:

1)人才隊伍逐步壯大,通過人才引進的方式,固定研究人員從成立之初的24人發展到54人,其中高級人數27人,38人具有博士學位,并培養了一批優秀中青年。

2)科研經費顯著增加,統計期2014-2016年,承擔各類縱向課題88項,經費1226萬元,其中國家級課題14項,省部級課題7項,其他縱向課題30項,承擔各類橫向課題77項,經費2199.2萬元。

3)科研成果持續增長,統計期2014-2016年,共獲得省部級科研獎勵7項,其中二等獎4項,三等獎3項,獲得實用新型專利15項,發明專利26項,軟件著作權1項。

4)研究成果均以學術刊物的形式公開發表,統計期內標注本重點實驗室,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和學術會議上公開發表論文87篇,其中SCI/EI檢索31篇,國內外核心期刊56篇,出版學術專著1部。

實驗室承擔重大項目的能力和績效

統計期內,實驗室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西南河流源區徑流變化與適應性利用重大研究計劃的重點培育項目2(編號:9154711291647118)和合作重點支持項目1(編號:91647204),項目研究了黃河源、長江源和拉薩河流域的彎曲與辮狀河群演變、濕地演變過程與退化機制、泥炭沼澤地下水時空變化與水量平衡和供水-發電-環境相互作用與自適應機制,承擔項目不到2年,發表及錄用論文20余篇,其中SCI/EI檢索10多篇。

統計期內,實驗室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重點項目全球氣候變化下的近岸水沙動力特性及其岸灘響應機制研究”(編號:51239001),項目系統研究了極端波況動力過程的概化、水動力特性和模擬技術,分析海岸非均勻沙運動規律,岸灘剖面形態演化、建筑物局部床面變形、海床動力響應機制和泥沙液化規律,建立三維固液兩相流泥沙輸運數學模型和岸灘演變預測數學模型。研究成果公開發表在國內外權威期刊上,總計發表論文30篇,其中SCI/EI檢索12篇,培養博士研究生3名,碩士研究生12名。

此外,統計期內,實驗室還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3項,省部級項目5項,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充分表明實驗室具備承擔重大項目的能力,研究績效較好。

科技成果創新性和產業化前景

水沙動力過程及其模擬技術研究取得的相關研究成果,通過模擬江湖河海等大尺度的水流泥沙運動,計算結果可為水利工程、港口工程、橋梁工程、海岸工程的設計與施工提供基礎數據和技術支持,本研究方向承擔橫向課題30余項,科研經費約1000萬元,相關成果應用于南中國海、洞庭湖、珠江、湘江等水域的相關涉水工程的評價和決策中,社會經濟效益顯著,產業前景較好。

水資源時空演變規律及系統模式開發研究,深入分析水文生態格局變化的驅動機制及內在關聯機理,研究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水資源短缺和水質污染等一系列突出問題,研究成果可為水資源系統的綜合模擬、評價、修復和整體調控提供理論支持,近年來,本研究方向承擔相關研究課題20余項,科研經費600萬元,研究成果應用于湖南省水資源問題和三江源水生態問題,為解決相關水資源問題提供了技術支持,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顯著,產業前景較好。

水災害形成機理及防治技術研究,針對洞庭湖流域系統和干旱走廊動力學機制研究、湖南省自然變化與人類活動影響對災害發生的復合效應、湖南省水旱災害的時空分布特性、三峽水庫運行后對洞庭湖區洪澇災害系統的影響、湖南省水旱災害發展趨勢預測與防災減災對策研究、防洪減災GIS的應用、極端氣候下流域典型河段的水力學河流動力學形態模擬等問題開展了系統深入的研究。近年來,本研究方向承擔相關研究課題20余項,科研經費約800萬元,取得的主要成果均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部分成果達到國際先進。

水污染治理及生態修復理論研究方向立足于流域和城市中所面臨的水生態安全和水環境健康問題,以理論分析為指導,結合現場調查、試驗研究及數學分析,針對水利開發建設對水環境和水生態造成的水環境污染、生物多樣性下降等問題,利用生態水利原理,開展水利開發建設背景下水環境和水生態安全保障理論與技術研究,近年來,本研究方向承擔相關研究課題10余項,科研經費400萬元,研究成果應用于我省洞庭湖流域及湘江流域的水污染防治,社會經濟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