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9月20日,國糧武漢科研設計院原總工程師、中國糧油學會食品分會副會長謝健教授受邀到我校作了題為“我國稻米產業鏈現狀與高質量發展”的學術報告。本次報告會由學院教授委員會主任易翠平教授主持,五十余名師生參會。
謝教授從稻米加工產業近十年來的發展與重大改革出發,討論了種植、米產品、技術裝備的特點,并結合案例說明,通過采用農旅結合、糧食品牌建設等方式,可有效拓寬稻米加工產業新發展方向。同時,他指出,要實現稻米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需圍繞稻文化引領、個性化產品定制、柔性生產模式、全鏈條經營管理及全渠道營銷的綜合運營與發展模式開展,不斷打破稻米產業的壁壘,滿足消費者的新需求。
謝教授還強調,“五谷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稻米是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保障好初級產品供給是一個重大戰略性問題,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
匯報結束后,會議進入提問環節。謝教授耐心解答了師生們的問題,會議圓滿結束。
謝健教授簡介:研究員級高工、正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國糧武漢科研設計院原總工程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科技獎勵評審專家,最美糧油科技工作者,中國糧油學會創新爭先獎先進個人,中國糧油學會第一屆全國優秀糧油科技工作者。1982年7月大學畢業后一直從事稻米加工技術裝備研發、工程設計與技術服務、標準研究與制修訂、政策研究與制定、產業規劃研究編制工作,2004年起研究稻米文化。作為項目負責人或技術負責人,曾承擔及完成 “大米精準智造新技術研發與集成應用”、“優質稻產后精深加工和保鮮技術裝備研究開發項目”等10多項稻米加工技術領域國家重點項目,獲省、部級一等獎5項,研發的 “柔性智能碾米機”入選“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低溫升碾米設備”和“柔性大米加工設備”被中辦和國辦“糧食節約行動方案”重點推廣,全球推廣稻米加工技術裝備的事跡被《人民日報》頭版報道。(文圖/祝紅 一審/王鳳、羅娜 二審/許宙 三審/王建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