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国偷精品免费看-97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當前位置: 首頁  > 本科生教育  > 專業設置  > 正文

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本科專業及物理學創新班介紹

物理學


本專業源于1984年成立的物理教育專業,1985年開始本科招生,1988年取得學士學位授予權,1998年調整為物理學綜合類專業,2006年獲凝聚態物理碩士學位授予權, 2020年獲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21年獲物理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2024年獲物理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具備完善的本、碩、博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和高水平人才培養條件。本專業具備國家級人才領銜的教學科研團隊,擁有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湖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湖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等平臺,為物理學人才培養提供優質的辦學資源和條件。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空間等離子體物理、凝聚態物理、理論物理、計算物理、光學、材料物理等,并且注重與電子信息學科交叉融合,依托物理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培養物理基礎理論扎實,并且具有電子信息背景、創新能力強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培養目標: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高等教育規律和人才培養規律,秉承“博學、力行、守正、拓新”校訓精神,堅持“德育為先、知識為本、能力為重、全面發展”育人理念,培養系統、扎實地掌握物理學理論知識和實驗方法,具備電子信息科學的基礎知識,受到嚴格的科學實驗訓練和初步的科學研究訓練,具有家國情懷、科學精神、批判性思維、以及良好的科研素養和潛能,能適應學科交叉和社會不斷發展的需要,能在物理、應用物理和電子信息等相關領域進一步深造或從事科研、教學、技術開發和組織管理的“底色亮、能力強、善創新、敢擔當”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就業前景:

本專業主動適應國家戰略與社會發展需要,培養政治素質高、專業知識扎實、創新意識和能力突出、科研素養深厚、家國情懷濃郁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畢業生一部分從事物理前沿理論與實驗研究,進入科研院所繼續深造。一部分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點分流到信息學科其它專業從事電子器件、信息系統設計等方面工作。近年來畢業生以扎實的基礎和突出的能力,為本專業打造了良好的社會聲譽,95%的畢業生進入各類大型公司、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等從事管理、技術研發及教學等工作。

主要課程:

 人工智能、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電路分析、電子線路、原子物理、數學物理方法、理論力學、量子力學、電動力學、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固體物理學、材料物理、計算物理、半導體物理、器件物理等。



物理學(創新班)


   物理學(創新班)自2025年開始招生,依托物理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和物理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匯聚國家杰青領銜的跨學科多元師資團隊,優先保障經費投入和教學條件,深度推進物理學與電子信息類學科的交叉融合,實行小班化教學和全程導師制,著力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與科學研究能力。

培養目標: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主動對接航空航天、量子科技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培養扎實掌握物理學、數學、電子信息科學等多學科理論知識和實驗方法,接受系統的科學研究訓練,具有家國情懷、科學精神、批判性思維、以及良好的科研素養和潛能,能適應學科交叉和社會不斷發展的需要,能在空間物理、量子科技、半導體和電子信息等相關領域進一步深造或從事科研、教學、技術開發和組織管理的“底色亮、能力強、善創新、敢擔當”的高素質學術型人才。

就業前景:
   本專業培養的學生具有扎實的數理基礎和突出的科研創新能力,畢業后主要進入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繼續深造,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點,進入空間物理、量子科技、半導體和電子信息等相關領域的各類大型公司、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從事科研、教學、技術開發和組織管理等工作。主要課程:

人工智能、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原子物理學、理論力學、熱力學與統計物理、電動力學、量子力學、數學物理方法、固體物理、計算物理、半導體物理、等離子體物理、高等量子力學、量子信息基礎、聲學基礎、半導體光電子器件等。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主要研究電子信息系統設計與應用、信號檢測與處理、嵌入式系統開發、信息智能傳輸與系統集成等核心方向。本專業緊密對接國家“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重大戰略需求,深度融入湖南省“三高四新”戰略與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建設。專業歷經三次跨越式發展:奠基期(1985-2002),依托物理學專業孵化無線電物理方向,構建電子技術教學體系;成長期(2002-2017),2002年獨立設本科專業,2006年獲二級學科碩士點,2010年升一級學科碩士點,2017年斬獲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點;躍升期(2017- ),2019年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實現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雙突破。現以信號檢測與處理、射頻與無線技術為核心方向,聚焦智能感知系統、5G/6G通信技術等前沿領域,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致力于建設特色鮮明、國內領先的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為區域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與科技支撐。


培養目標:

本專業立足智能傳感與新一代無線射頻技術前沿,面向國內電子信息產業帶發展需求,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和工程倫理素養,系統掌握數理基礎與電子信息領域核心理論,精通信號檢測、射頻系統設計及智能硬件開發技術,具備復雜工程問題建模能力、跨學科技術創新能力及產業生態構建能力的高端復合型人才。通過“科研—教學—產業”三元融合培養模式,畢業生能在5G通信設備研發、智能網聯汽車電子、工業物聯網系統集成等領域,勝任技術研發、工程管理及科技創新創業工作,成長為兼具科學家思維與工程師實踐力的“底色亮、能力強、善創新、敢擔當”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和行業精英。


就業前景:

本專業畢業生依托深厚的電路設計與信號處理理論積淀及卓越的工程實踐能力,在職業發展路徑上呈現鮮明特色:深造群體中,畢業生通過保研/考研進入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雙一流高校攻讀碩士學位;就業群體中,部分畢業生進入華為、中興通訊、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等行業領軍企業,擔任5G通信設備研發工程師、射頻系統架構師等核心崗位,另有部分畢業生深耕智能網聯汽車電子、軌道交通信號控制等戰略新興產業,主導工業物聯網智能檢測系統開發、高密度電子設備電磁兼容優化等關鍵技術攻關。通過國家級一流專業“理論—實踐—創新”深度融合培養體系,畢業生在智能硬件設計、嵌入式系統開發等領域展現出顯著競爭優勢,已成為支撐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核心骨干力量。


主要課程:

人工智能、數學物理方法、電路分析基礎、電子線路(上、下)、電子線路CAD、EDA技術基礎、信號與系統、DSP原理、數字圖像處理、電磁場與電磁波、微波技術基礎、射頻電路設計、單片機原理及接口技術、嵌入式系統、傳感器與自動測量


電子科學與技術


本專業源于1985年開辦的物理學專業無線電物理方向,于2002年開始招生。2006年獲電路與系統二級學科碩士授權點,2010年獲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2017年獲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2020年,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獲批湖南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22年獲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依托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電子科學與技術湖南省重點學科和柔性電子材料基因工程湖南省重點實驗室等高水平平臺的支撐,擁有高水平教學科研團隊,形成了完善的本、碩、博專業人才培養體系。該專業長期堅持“厚實基礎+科技創新”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全員育人機制,培養的學生數理基礎扎實,創新能力強,科技創新成果豐富,學科競賽成績顯著,發展潛力大。


培養目標: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高等教育規律和人才培養規律,秉承“博學、力行、守正、拓新”校訓精神,堅持“德育為先、知識為本、能力為重、全面發展”育人理念,培養扎實掌握數理基礎及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基本理論和方法,受到嚴格的科學實驗訓練和初步的科學研究訓練,具有家國情懷、科學精神、批判性思維,以及良好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能在半導體電子器件、集成電路設計等領域進一步深造或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管理等工作的“底色亮、能力強、善創新、敢擔當”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和行業精英。


就業前景:

本專業緊扣國家發展戰略,密切聯系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培養政治素質高、具備扎實的數理基礎和電子科學專業理論、創新意識和能力突出、科研素養深厚、家國情懷濃郁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和行業精英。畢業生們能在華為海思、展訊、長江存儲有限公司、武漢新芯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景嘉微、國科微、杭州士蘭集成電路、威勝集團等電子類優質企事業單位,從事微電子器件、集成電路及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設計研發、生產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課程:

人工智能、普通物理學(上、下)、數學物理方法、量子力學基礎、電子線路(上、下)、固體物理與半導體物理、模擬集成電路原理、數字集成電路原理、集成電路CAD、微電子工藝學、射頻集成電路設計、集成電路封裝與測試。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作為多學科交叉的前沿學科,融合光學、電子學、信息科學、計算機科學及人工智能等領域,屬于電子信息類。其起源可追溯至 1985 年物理學專業無線電物理方向,2010 年正式招生,2014 年獲學士學位授予權。依托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湖南省重點學科等高水平平臺,融入學校 “1+2” 學科布局,構建本碩博一體化培養體系。聚焦光通信、光電傳感檢測兩大核心方向,圍繞光電傳感器研發、光電檢測系統設計光電信號處理開展研究,致力于建設國內知名的一流本科專業。


培養目標:

本專業致力于培養政治思想水平高、人文素養深厚、職業道德高尚、社會責任感和創新意識強,基礎理論掌握堅實和專業知識深厚,具備自主終身學習能力、跨學科思維能力、實踐能力、組織和管理能力,能在光學系統設計、光通信、光電傳感檢測、光電器件與系統設計及制造等等關鍵領域嶄露頭角,且“底色亮、能力強、善創新、敢擔當”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和行業精英,為國家光電信息產業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就業前景:

本專業緊密貼合國家戰略需求,深度融入光電信息產業發展浪潮,為畢業生鋪就廣闊的職業發展道路。畢業生在光通信與光電傳感檢測領域具備顯著競爭優勢,可選擇進入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繼續深造,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深入探索學術前沿。就業方向多元且前景光明,可投身華為、中興、大疆、海康威視等高新技術企業,從事光學系統設計、光通信網絡搭建、光電傳感設備研發、光電器件制造等核心工作;也能進入高校與科研院所,參與科研項目、開展學術研究與教學工作。憑借專業所學與實踐積累,畢業生將逐步成長為行業骨干,在職業發展道路上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主要課程:

人工智能、應用光學物理光學電路分析基礎電子線路(上)電子線路(下)電磁場與電磁波半導體物理激光原理與技術光電子學光電傳感技術光纖通信技術


通信工程


本專業2001年開始招生,2007年獲得“通信與信息系統”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21年獲得“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21年獲批湖南省一流專業建設點,2022年通過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2024年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長沙理工大學通信工程在湖南省排名第3,僅次于湖南大學、中南大學。

堅持“學生中心、成果導向、持續改進”的核心理念,構建以多層次課群為基礎的人才培養模式,依托學校交通、電力、水利等行業特色,結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形成了“特色項目驅動,學生創新能力強”、“教學雙向奔赴,學生發展前景好”的專業優勢。本專業依托校院兩級大學生科技創新平臺,組建了師生科創團隊,學科競賽成績優異。通信工程專業積極助推招生、就業工作,畢業生就業率超過95%。


培養目標:

秉承“博學、力行、守正、拓新”校訓精神,主動適應通信行業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培養具有深厚人文底蘊、高尚道德品質、高度社會責任感、卓越創新意識、寬廣國際視野和良好溝通能力,具備復雜工程問題研究分析和設計開發的工程實踐能力,能運用通信工程及交叉學科的基礎理論、基本方法及專業技術在相關領域從事科學研究、硬件設計、軟件開發、生產制造、運行維護和管理等工作的“底色亮、能力強、善創新、敢擔當”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和行業精英。


就業前景:

本專業培養的學生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良好的人文素養,掌握通信工程相關領域專業知識,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團隊合作精神,歷屆畢業生就業率高、就業質量好且行業優勢突出。每年約有四分之一的學生進入雙一流高校繼續深造,升學院校包括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廈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知名高校;約有四分之一以上的學生進入大型國有企業工作,就業單位包括華為、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湖南郵電規劃設計院等知名企業。在行業優勢方面,相關龍頭企業(如中鐵建、中交建等)十分認可本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畢業生應聘可以免筆試,直接面試簽約。


主要課程:

人工智能、電路分析基礎、模擬電子電路、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信號與系統、通信原理、電磁場與電磁波、數字信號處理、移動通信、通信電子電路、光纖通信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