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国偷精品免费看-97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當前位置:首頁 > 人才培養 > 本科生教育 > 專業介紹 > 正文

專業介紹

新聞學專業

發布日期:2025年06月25日 來源: 作者:


一、專業概況

新聞學專業依托部校共建新聞學院和長沙·世界媒體藝術之都,堅持扎根湖南、面向全國,深耕行業、服務產業,主動對接國家重大戰略和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培養政治立場堅定、新聞業務精湛、作風優良,深具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的全媒化復合型高素質新聞傳播人才。1998年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開設新聞學方向,2005年開辦新聞學本科專業,2014年增辦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試點班,2020年新聞學專業獲批湖南省一流專業建設點,進入湖南省委宣傳部部校共建新聞學院計劃,2022年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二、師資力量

本專業現有專任教師2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0人,博士17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師2人,湖南省教學能手2人,有出國留學(訪學)經歷的教師6人,有媒體從業工作經驗的教師10人。聘請湖南日報、湖南衛視、芒果TV、紅網、中廣天擇等傳媒行業20多位精英擔任特聘教授并任本科生和碩士生導師。

此外,專業教師積極開展教學創新和產學研合作探索,近5年獲評國家級一流課程1門,省級一流課程5門,省級以上教學競賽獎5項,省教改項目7項;指導省級以上“大創項目”15項,指導學生參加教學競賽獲省級以上獎勵數十項。

三、專業建設與課程設置

新聞學專業不斷推進人才培養方案革新,秉持“德育為先、知識為本、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理念,培養學生具備系統的新聞傳播基礎理論知識、熟練的新聞作品采寫制作及媒體運營等實踐技能、敏銳的社會問題意識和剖析能力、較強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使其成長為“底色亮、能力強、善創新、敢擔當”全媒化高素質復合型新聞傳播人才。本專業建構起“理論—技能—技術—實踐”四維課程體系,同時增設學科交叉課程,形成如下課程組:

1. 新聞傳播基礎理論:新聞學概論、中外新聞傳播史、傳播學原理、輿論學、跨文化傳播、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新聞傳播倫理與法規等。

2. 新聞生產專業技能:新聞采訪與寫作、深度報道、新聞評論、新聞編輯、新聞攝影、音視頻節目制作、融合新聞學、數據新聞與可視化、新媒體運營等。

3. 數字傳播前沿技術:人工智能基礎、數據挖掘與深度學習、無人機航拍實務等。

4. 新聞傳播實踐教學:云嶺傳媒工作坊、新聞傳播調研工作坊、創新創業工作坊、專業實習等。

5. 學科交叉課程:社會學概論、媒介與社會、傳播心理學、傳媒經濟學、應用美學、創意劇本工作坊、視覺文化研究等。

四、實踐條件

新聞學專業建有全媒體實訓實驗室和新聞演播實驗室,集小型演播、網絡直播、輿情分析、新聞采編、音視頻制作、編導實訓、數字特效等功能于一體,有力支撐學生專業技能培養。同時,以“部校共建新聞學院”為牽引,與人民網、湖南日報報業集團、湖南衛視、紅網、金鷹卡通、長沙廣電(中廣天擇)等媒體聯合建設教學實踐基地,及時掌握傳媒行業發展動態和職業發展要求,推進專業人才培養,不斷深化省委宣傳部、學校、媒體、企業“四位一體”協同育人新機制。學生聚焦非遺傳承傳播、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縣級融媒體建設、紅色文化傳播等領域開展專業實踐,推動文化傳播事業,得到人民網、中國日報網、三湘都市報、紅網等媒體的關注與報道,產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會影響。

五、學科成果與科研平臺

本專業于2018年獲批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授權點,2024年獲批戲劇與影視專業碩士授權點。專業以新文科建設為引領,結合學校理工科優勢,依托湖南省高校科研創新平臺“湖湘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傳播研究基地”,積極探索數智化賦能湖湘文化內容生產與傳播的創新路徑。近三年,新聞系教師共出版學術專著3部,發表SSCI、CSSCI期刊論文30余篇,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20余項,科研水平不斷攀升。

同時,積極落實學校“雙主體”發展戰略,邀請清華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南京大學、暨南大學等高校知名學者來校講學,加強學術交流、拓展研究視野、提高研究生學術水平,著力培養兼具理論素養與社會關切的高素質學術人才。近年來,研究生承擔省級、校級研究生實踐創新項目9項,發表高質量論文30余篇,在《中國教育報》等中央及省級媒體發表新聞作品300余篇研究生培養質量廣受社會認可。

業前景

與今日頭條、梨視頻等新媒體和湖南衛視、湖南日報等媒體湘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辦學關系,開設有芒果卓越新聞班。為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新聞媒體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特別是為交通、電力和水利三大行業的大型央企國企輸送大量企宣骨干。

近五年,畢業生年均就業率達95%以上。畢業生就業除可選新聞單位外,還有互聯網前陣的愛優騰芒等新媒體企業,以及交通、電力和水利三大行業大型國企央企單位。考研和出國深造人數逐年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