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国偷精品免费看-97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當前位置:首頁 > 學生工作 > 學工動態 > 正文

學工動態

文新學院舉辦第十七期人文素質大講堂

發布日期:2025年05月29日 來源: 作者:


2025年5月27日,長沙理工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人文素質大講堂第十美人如花隔云端--如何讀懂古詩詞?”專題講座14:00-15:30在金盆嶺校區9號教學樓417教室舉行。本次講座由長沙理工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寧淑華主講。到場學生眾多,現場氣氛熱烈。

活動伊始,寧淑華提出此次講座圍繞中國古典詩詞解讀展開,結合具體詩詞案例,從意象、格律、內在縝密性(情感統一性與呼應性)三方面深入探討,增進對詩意的理解,同時強調詩詞傳承與準確解讀的重要性

講座開篇,寧淑華以“桃”意象為例,梳理其從《辭源》本義果木到《詩經·桃夭》衍生義春天象征、及后來劉禹錫詩作中表示貶義用法的文化演變脈絡,強調解讀需結合語境與歷史背景,避免望文生義

針對近體詩詞格律約束對文義解讀的影響,寧淑華以李商隱《悼傷后赴東蜀辟至散關遇雪》和蘇軾《江城子》為例,通過平仄格律分析,厘清“回夢救邊機”“腸斷處”等爭議句式的正確語序,指出需通過吟誦與格律規則還原語序顛倒、詞語省略的原意。

詩詞內在縝密性解讀方面,寧淑華以王昌齡《從軍行》的情感統一性、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與納蘭性德《浣溪沙》的呼應性為例,提出準確理解詩詞需整體把握情感脈絡,結合標題、上下文及用典進行綜合闡釋,避免割裂式誤讀。

最后,寧淑華談及自晚清廢除科舉后,古典詩文教育斷層,導致公眾對詩詞解讀普遍似是而非”的現象呼吁同學們在詩詞理解上應重視對詩詞精確解讀,避免分析過度娛樂化主觀臆斷,回歸文本本身與文化傳統。此次講座通過多維度深入解析,讓同學們深刻認識到詩詞解讀需兼顧語言、文化與邏輯。這將助力同學們更好地領略古典文學的魅力,延續文化命脈。

文/唐家歆、唐儷閣 圖/唐家歆 一審/項永生 二審/劉莎 三審/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