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新湖南
本文鏈接:https://www.hunantoday.cn/article/202207/202207201659498753.html
大學生和山村孩子一起走到田間地頭、擁抱自然、探索自然、學習外語是一種怎樣的體驗?近日,在湖南省洪江市龍船塘瑤族鄉翁朗溪村,長沙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三下鄉”暑期實踐團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外語+自然教育活動。
翁朗溪村民族文化底蘊深厚,瑤寨風光獨特,曾被世界教科文組織評為“文明衛生示范村”,被世界銀行改水項目評為“中國農村改水”和“環境衛生”示范村。
實踐團成員結合自身的專業優勢,打破傳統課堂“填鴨式”語言學習環境,專為8至16歲的小朋友打造外語+自然教育課堂,進行沉浸式語言學習。
在種滿水稻高山梯田旁,實踐團成員耐心地教孩子們如何用雙語介紹水稻,包括水稻種植流程、水稻畝產、水稻特點和稻米的口感等。
在高山竹林深處,實踐團成員用雙語介紹竹子的多功能用處,仔細講解生態環保理念和竹子產業的商業價值,引導小朋友理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此次實踐活動遵循“融入、系統、平衡”的三大法則,通過視覺與感官引導小朋友們在大自然中學習“inclusion、 system 、balance”的真正涵義。
“外語+自然教育能更好的幫助孩子在與自然的接觸中學習、感知,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將場景式英語課堂、趣味英語課堂輸送農村,帶領農村兒童探索自然的奧秘是外語學子的使命和擔當。”實踐團帶隊老師王璞表示,將不斷探索外語+自然教育的實踐路徑,為鄉村教育振興貢獻外語人的力量。
據介紹,本次活動是共青團湖南省委、湖南省青年志愿者協會發布的湖南省2022年“七彩假期”志愿服務項目之一,旨在幫助農村青少年親近自然的同時也能進行實用英語學習,提高農村青少年用雙語講好家鄉故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