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上午,湖南大學教授柳禮泉為2022年湖南省高校新進思政課教師專題培訓班學員講授《研教一體——思政課教師職業發展的理性自覺與實踐路徑》專題報告。報告持續2個小時,主要圍繞立業和強基、相濟與互促、相克與相生、相融與相長四個方面展開。
關于“立業與強基”,柳教授強調兼備教學與科研是高校思政課教師的職責所在。教學決定思政課教師的職業定位,抓好教學是思政課教師必須精耕細作的“責任田”,是從事科學研究的立足點,是理論成果運用的主途徑;而科研工作決定思政課教師的職業發展,科研不僅可以增創教學內容的政治性和學理性,提高教學方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可以提升思政教師的勝任力和影響力。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將教學與科研作為立業之本和強身之基。
關于“相濟與互促”,柳教授認為教學科研一體化事關高校思政課教師職業發展。一方面,教學與科研之間具有支撐與反哺作用的邏輯關涉,教學實際是一種學術類型,學術本身也是一種教學研究;另一方面,教學科研一體化有基礎與先導的功能作用,在教學與科研的實力提升中,可以增強教師的自信心,在兩者的互動互促中,又可以強化教師的吸引力。
關于“相克與相生”,柳教授指出高校思政課教師應當正視教學與科研關系定位不當的矛盾,樹立正確的教學和科研“收益”觀;正視科研成果與教學內容不完全吻合的矛盾,立足“根據地”的研究意識;正視時間精力配置不合理的矛盾,學會正確安排教學與科研時間和精力;正視教學與科研對教師能力素質不同要求的矛盾,力爭實現全面發展。
關于“相融與相長”,柳教授為高校思政課教師提出三條教學科研一體化的實踐路徑。一是從教學出題目——要善于尋覓科研的生長點,有意識、有目的、有針對地在教學中定標課題。二是在科研做文章——要善于回應教學的理論關切,以堅定 “四個自信”、認識“百年變局”、增強“四個意識”、提升“教學實效”為切入點,研究思政課的教學設計與內容方法。三是把成果上課堂——要善于及時武裝學生頭腦。將科研成果中蘊含的理論運用到課堂的目標內容上,升華學生的思想境界;將成果中蘊含的方法融入到課堂的講授手段中,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將成果中蘊含的德性品格投射到課堂教學的情感價值里,強化學生的道德修養。
最后,柳教授殷切囑托全體學員發揮好模范帶頭作用,全面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政課建設的重要論述,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真學、真懂、真信、真用,把思政課講深、講透、講活,讓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用、畢生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