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国偷精品免费看-97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首 頁

優秀學生

◇ 當前位置:首 頁 > 正文

保研名校,發稿72篇,她是“拒絕躺平”的追夢人!

發布日期:2023年03月15日 來源: 作者:



王馨瑤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新聞學專業卓越班1901班


在校期間,獲特等獎學金、三好學生、優秀學生記者等校級獎項30余項。積極參與競賽,獲全國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大賽一等獎、湖南省第五屆雷鋒杯志愿服務大賽金獎等榮譽;樂于實踐,獲“省級優秀志愿者”榮譽稱號。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一篇,主持校級大創項目一項。在省級以上媒體平臺發表稿件72篇,其中多篇登上人民網、光明日報客戶端、學習強國等國家級媒體平臺。2022年成功保研至中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專業。


圖片
最快的腳步從來不是沖刺,而是堅持


剛邁入大學校園時,王馨瑤也經歷過迷茫與焦慮。一次意外的采訪任務,讓她結識了優秀畢業生樓雪純。作為長理優秀學子,樓雪純在材料科學領域開拓進取、勤勉自勵,這很大程度上給了王馨瑤以鼓舞和激勵。在榜樣的引領帶動下,王馨瑤認真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并希望通過努力獲得保研的資格。

在確定向保研目標進發后,王馨瑤便結合往年的政策制定了周詳的計劃表她列出自己每學期應當完成的任務再根據計劃嚴格督促自己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相應能力和經驗的累積。

王馨瑤在開展專業實踐

良好的績點是保研的基礎,要想提高成績,王馨瑤就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從大一到現在,每一堂課,我都是坐在前排,從來沒有例外。”在課上,她積極主動地與老師互動,努力領會知識要點;課后,她第一時間將課堂知識復盤,有不懂的便向老師請教。通過一次次的交流與總結,她形成了自己對于學科的思考與體會,對于專業知識的掌握也更加扎實。

從大二開始,王馨瑤有意識地提升自己的科研競賽能力。無科研背景、無所需技能,時間緊、任務重,是王馨瑤所面臨的現實困境,但她卻從未想過放棄。不會文獻綜述,那就上網查找相關資料進行自學,向老師“取經”;需要完成論文的數據量化,就向計算機專業同學學習python,再一個人勤加練習。天道酬勤,申請推免時的王馨瑤不僅專業成績優異,而且在科研競賽領域也碩果累累,成為了大家眼中“閃閃發光的女孩”。


勤于實踐,樂于探索

王馨瑤不僅學習成績優異,而且熱衷于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之中。

王馨瑤的第一份實踐工作是在長沙理工大學融媒體中心。在那里,她通過一次次采訪、新聞編寫等任務的鍛煉,熟悉了宣傳工作事項與流程,練就了獨立采拍寫編的能力,這也為她后來在《湖南日報》的實習打下基礎。

大二時,通過老師推薦,王馨瑤獲得了《湖南日報》的實習機會。她堅持每天早上五、六點起床,準時到崗工作。實習過程中,她一如往常嚴格要求自己,力爭在各類工作中磨礪自我,增長見識。實習期間,她加入湖南日報新聞審編小組,負責稿件校對與錯誤修改;參與湖南省供銷合作社第四次代表大會新聞采訪,對大會進行全程跟進報道。通過各項專業實踐,王馨瑤累計發表稿件72篇,其中多篇被人民網、光明日報客戶端、學習強國等國家級媒體平臺轉載。

王馨瑤撰寫發表的部分稿件

大二暑期的三下鄉活動讓王馨瑤接觸到了湘楚非遺文化——面塑,在體會到這一藝術博大精深的同時,她也意識到了面塑手藝無人傳承的窘迫困境。為了給非遺文化傳承貢獻出一份自己的力量,王馨瑤毫不猶豫加入了所在學院的湘楚拾遺志愿服務團隊。在擔任團隊負責人期間,她帶領團隊將所學知識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以實地調研、開展宣講課堂、編寫教材、拍攝短片等形式保護扎染、侗錦、湘繡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助力非遺文化“活”起來。2022年5月,湘楚拾遺志愿團隊榮獲湖南省第五屆雷鋒杯志愿服務大賽金獎這是對王馨瑤非遺文化傳承保護工作的最好肯定。

王馨瑤(左三)參與非遺傳承與保護


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王馨瑤感謝每一個在前行路上給予她支持和鼓勵的人。收獲愛,傳遞愛,王馨瑤決心將這份溫暖傳遞給其他的人,這也是她投身公益事業與志愿服務的初心。

2020年,正是脫貧攻堅決勝年,湖南本地農民卻受疫情影響,農產品滯銷,生活困難。“小小菜農”團隊是一支由長沙理工大學學生自發組織的公益團隊,自2019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幫助農村貧困戶改善經濟條件,實現增收致富。“之前就對‘小小菜農’有過了解,覺得他們做的事很有意義,于是立馬報名參與了。”疫情期間,王馨瑤主動報名“小小菜農”團隊,并積極參與團隊舉辦的愛心義賣活動,與中國好人湯俊杰、謝海華等一起幫助農戶售賣滯銷產品12萬元,個人累計參與愛心義賣四十余場。

王馨瑤參與愛心義賣

因結識“中國好人”湯俊杰并為其身殘志堅的事跡深深打動,王馨瑤萌生出幫助殘障人士的想法。她積極加入藝術學院手工藝產品設計扶殘助殘團隊,和團隊成員共同打造適合殘障人士的輔助性就業新模式,如開展線上授課,教殘障人士制作一些簡單的手工制品;組織愛心義賣,幫助殘障人士實現自主增收。看到殘障人士在志愿活動結束后,找到了自我價值實現的方式,有了更多社會參與的機會,王馨瑤也從中汲取了力量。她說:“殘障人士身殘志堅自立自強的精神,是支持我不斷克服困難的動力。能參與這樣有意義的事情,我也覺得光榮和自豪。”


心懷夢想,注重實踐,樂于奉獻,這是王馨瑤大學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她一步一個腳印留下的真實印記。如今的王馨瑤,已經成功保研至中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專業,她將在那里繼續從事她熱愛的新聞研究。回望大一時迷茫的自己,王馨瑤通過勤勉不斷刷新人生,用努力實現一個個“不可能”。“人生每個階段都應當有一個目標,‘躺平’可以當作玩笑論,但‘奮斗’永遠是人生的底色。只要有向上的追求,每個人都可以追逐到自己的‘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