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国偷精品免费看-97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學院風采

◇ 當前位置:首 頁 > 學院風采 > 正文

文新學院實踐團探訪白族“仗鼓舞”非遺故事

發布日期:2025年07月06日 來源: 作者:


桑植縣馬合口白族鄉梭子丘村的馬合口中學操場上,課間時分鼓點鏗鏘,學生們身著民族服飾,手持仗鼓,舞步翻飛。尚道軍校長站在場邊,目光專注,嘴角含笑。這位非白族出身的校長,卻成為白族非遺文化“仗鼓舞”在校園落地生根的關鍵推手。他將非遺傳承融入日常教育,在湘西大山深處,用行動詮釋著一位基層教育工作者對文化傳承與鄉村教育的執著追求。7月4日,長沙理工大學“芙蓉學子”文梭新韻實踐團走進校園,聆聽他的育人故事。

扎根鄉土:幾十載耕耘踐初心

尚道軍的從教之路,始于一份對鄉土和教育的樸素情懷。從長沙水利學院畢業后,他本有機會走向更廣闊的城市舞臺,但他選擇來到桑植,扎根基層。從偏遠鄉鎮到縣二小,再到如今的馬合口中學,他像一顆堅韌的種子,在鄉土教育的土壤中深深扎下根來。

“這片土地和這里的孩子需要教育者,基層教育,總得有人來做。”這份沉甸甸的責任感,讓尚道軍放棄了都市的繁華,扎根鄉土。他深知,在升學壓力不小的鄉村中學,教育不僅僅是分數的競爭,更是點燃希望、塑造人格、傳承文化的系統工程。他將更多的時間留給了學校和孩子,在相對平緩的節奏中,執著于教育的深耕細作,用幾十載耕耘踐行教育初心。

非遺育才:仗鼓舞步進課間

面對馬合口中學90%以上學生的白族身份,尚道軍敏銳地意識到:文化自信是立德樹人的重要基石。2017年,當縣里倡導建設個性化特色課間操時,他果斷決定引入白族非遺“仗鼓舞”。

“初衷很明確,一是強健學生體魄,二是傳承白族文化,汲取先輩智慧,讓孩子們了解、認同并熱愛自己的民族根脈。”尚校長回憶道。這并非易事,學校師資匱乏,老師們大多非白族出身;學生年齡差異大,低年級協調能力弱。為此,學校專門聘請了白族仗鼓舞非遺傳承人鄭老進校輔導。從三年級起步,經過一個學期的刻苦訓練,學生們逐漸掌握了動作要領,如今3-9年級學生已能熟練舞動。

面對部分“課間操耽誤學習”的質疑,尚道軍堅持“三特四一”的辦學理念,即教師有特長、學校有特色、學生有特點,將文化傳承視為學生不可或缺的“特長”。他堅信:“培養學生特長與文化學習不矛盾,反而能促進身心發展,豐富校園生活,融洽師生關系。”實踐證明:課間操不僅沒有影響成績,反而成為學生釋放壓力、陽光成長的催化劑。鏗鏘的鼓點,律動的舞姿,成為這所鄉村中學最鮮明的文化標識,是尚道軍“重德育美育、促全面發展”教育理念的生動注腳。

久久為功:特色課操成品牌

尚道軍深知,非遺的校園傳承,貴在堅持與創新。從2017年至今,他帶領學校不斷優化仗鼓舞課間操,使其形式更豐富、內涵更深厚。學校老師也紛紛學習,如今大多能傳教仗鼓舞,確保了傳承的可持續性。政府修建的白族文化墻環繞校園,無聲地訴說著文化底蘊,也為傳承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環境氛圍。

“傳承不是守舊,而是要讓民族文化活起來,讓學生有認同感和自豪感。”尚道軍認為,將仗鼓舞融入日常課間操,是“活態傳承”的重要一步。它打破了非遺傳承與年輕一代的隔閡,讓古老的技藝在青春的律動中煥發新生,同時,他更看重其推廣價值:“這證明,少數民族地區完全可以依托自身文化資源,打造特色體育活動,促進非遺傳承與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雙贏’。”這種模式,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可借鑒的“馬合口經驗”,民族的,也能成為校園的、國家的、世界的。

用愛守護:照亮留守童心路

作為分管幼兒園到初中“大政方針”的校長,尚道軍面臨的挑戰遠不止文化傳承。鄉村教育特有的難題——留守兒童沉迷手機、家庭教育缺失,同樣考驗著他的智慧。他提出“家庭、社會、學校三位一體”的教育理念,強調家庭教育至關重要,清醒地認識到這是鄉村教育的“痛點”,“隔代親”的溺愛和部分鄉村家長文化認知的局限,使得監管困難重重。

對此,尚道軍展現出基層教育者的務實與仁愛,他要求老師“樹立仁愛之心”,對每個學生發自內心地接納,一視同仁。“學習是苦的,心態很重要,”他強調,“我們要培養的是自律、自制的習慣,是正確的人生觀。”他反對簡單體罰,主張通過溝通化解矛盾,努力彌合家校之間的鴻溝。他的目標樸素而堅定:“想讀書、能讀書的孩子要管好;成績不理想的,也要培養成人,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在有限的條件下,他堅持不補課,保障學生課余活動時間,相信課間操帶來的放松與凝聚力能更好助力學習。

鼓聲不息:點亮鄉教新希望

采訪尾聲,談及未來,尚道軍目光堅定。他將繼續深化“仗鼓舞”特色教育,將其做得更精、更優,讓文化自信的種子在更多孩子心中生根發芽。對于關注鄉村教育和文化傳承的大學生,他寄予厚望:“青年人是未來的希望。你們有知識、有視野,可以深入調研,用新思維為非遺傳承、鄉村教育發展注入活力。每一次關注,每一次實踐,都是寶貴的推動力。”

回望操場,鼓聲未歇,舞步正酣。尚道軍的身影融入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幾十載躬耕,他用堅守詮釋了基層黨員干部的初心;非遺育才,他用創新探索了民族文化與教育融合的新路;仁愛潤心,他守護著鄉村學子全面發展的根基。這鼓聲,如同不竭的源泉,滋養著馬合口的鄉土,也潤澤著孩子們的未來,民族文化的未來。


(文/戰彥回 楊樹濤 唐家歆 圖/羅令馳 一審/周云鵬 二審/劉莎 三審/李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