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偉大歷史勝利,凝聚正義和平力量??箲饎倮?0周年紀念活動震撼了億萬國人,當鐵甲洪流轟鳴而過、老兵方陣肅穆敬禮,歷史的厚重感與新時代的使命感交織成磅礴力量,讓我對教育工作者的職責有了更深思考。
一、歷史回響:抗戰精神是永不褪色的精神豐碑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笨箲饎倮?0周年大會不僅是對歷史的致敬,更是對民族精神的傳承。這一精神跨越時空,始終激勵著我們在新時代新征程中攻堅克難。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深刻認識到:抗戰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與民族氣節,其本質是“為中華之崛起而奮斗”的信念。引導廣大青年學子從歷史中汲取力量,筑牢信仰之基。
二、現實映照:教育使命與強國強軍的時代同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教育強國”“體育強國”“文化強國”“健康中國”等國家戰略的推進,彰顯了綜合國力的全面提升。盛大閱兵式上,高大上武器我看不太懂,就知道上能決勝萬里長空,下能入海劈波斬浪,但它“打擊范圍覆蓋全球”我聽懂了!內心無比激動自豪。
“橫看一條線”,閱兵隊列是視覺上的完美呈現,更是精神上的鋼鐵長城?!柏Q看一個人”,這是一個個承載著歷史、充滿力量的鮮活生命。這啟示我們:工作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工作內容有輕重緩急,但工作態度絕對不能有淡旺季,要持之以恒、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善作善成。
三、未來展望:以奮進之筆書寫新時代答卷
在觀看大會直播時,我注意到微信公眾號、視頻號、抖音等,通過短視頻、圖文直播等形式引發廣泛共鳴。這啟示我們:教育宣傳應善用新媒體技術,打造“破圈”傳播矩陣。例如,組織藝術類專業師生創作抗戰主題動漫、VR紅色場館導覽,或邀請蘇超球員講述抗戰故事,讓歷史更貼近青年話語體系。
“歷史承載過去,也啟迪未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教育工作者既是歷史的傳承者,更是未來的開拓者??箲饎倮臉s光屬于過去,但精神火炬永續傳遞。我將以此次大會為契機,以教育為舟、以精神為帆,立足崗位,為教育強國建設貢獻綿薄之力。
責任編輯:孫櫻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