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研究生暑期專業實踐團在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周云鵬教授帶領下,深入長沙望城銅官窯古鎮,開啟了一場探尋千年窯火與現代傳承的文化實踐之旅。
實踐團首站拜訪省級非遺傳承人劉志廣。在陶藝教學現場,一位親傳弟子端坐拉坯臺前,指尖游走,泥土隨之流轉、塑形,一氣呵成的動作盡顯銅官窯技藝的精髓。“讓傳統技藝煥發新生,關鍵在于走進年輕一代。”劉志廣介紹,他已與望城一中、梅溪湖小學等多所中小學建立合作,將陶藝課程引入校園,以更鮮活的形式播撒文化種子。
實踐團還走訪了非遺傳承人黃皓夫。談及陶瓷傳承的核心,黃皓夫目光堅定:“燒制是靈魂。”他解釋道,塑形、上釉雖需匠心雕琢,但最終能否成就佳作,還需歷經窯火淬煉的“天意”。
在黃皓夫的帶領下,實踐團深入工作室與工廠,細觀象征銅官窯作為“中國釉下彩發源地”的“三粹塔”,品味獲獎作品“暮雪松”中傳統工藝與創新思維的碰撞,近距離體驗泥土歷經錘煉化為精美陶瓷的完整流程,深切感受到非遺傳承的重量與現代工藝賦予其的嶄新魅力。
實踐團還深入長沙銅官窯博物館參觀——這座以“詩意的彩瓷”為主題的千年窯場,正以創新姿態煥發新生。館內,展柜旁的二維碼化身“無聲導覽員”,手機輕掃,文物的千年故事便娓娓道來;復刻的唐代窯爐與“黑石號”沉船模型構筑起沉浸式歷史場景;最受歡迎的是“沉浸式體驗”工坊,游客親手觸摸泥土成瓷的奇妙,深度感悟非遺魅力。一位“三刷”博物館的家長感慨:“特意帶孩子來,就是被這里厚重的歷史底蘊和鮮活的體驗吸引。”館方工作人員也向實踐團透露了新動向:即將點燃“燃”文創市集,展銷特色文創,并探索直播推廣新路徑。
“此次銅官窯的走訪實踐,讓我們不僅深入了解傳承人的背后故事,還切實體會到傳統手藝在時代變遷中的堅守。”銅官窯的泥土依舊溫熱,窯火中的回響仿佛還在講述著千年前的故事。實踐團成員感慨道:“我們將以筆為媒、以鏡頭為眼,記錄銅官窯陶瓷的獨特魅力,傳遞長理青年守護文化根脈的擔當精神,讓青春力量在非遺傳承的長河中激蕩回響。”未來,實踐團也將持續深耕,發揮專業特長,助力古老技藝在新時代綻放更絢爛的光彩。
(文、圖/姚南希 周賀曉 羅爽爽 賀宇怡 一審/周云鵬 二審/劉莎 三審/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