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国偷精品免费看-97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人民網等多家主流媒體報道我校校友曾高飛

發布時間:2020-07-31 閱讀數:

曾高飛剛完成40萬字的“高飛銳思想財經叢書之三”《爭奪話語權》的整理,并把電子版交給中國經濟出版社。這是他今年交給出版社的第二部作品。5月份,以湘南風土人情和回憶自己成長經歷為主的散文集《記住鄉愁》,已經跟湖南人民出版社簽訂了出版合同,將于今年第四季度出版發行。湖南人民出版社有些年沒出散文集了,選題會一致認為《記住鄉愁》“質量一流,是近年難得一見的精品散文集”,決定破例出版。

據悉,曾高飛手上已經完稿的作品還有四部:高飛銳思想叢書之四《話語權大變局》、之五《商道鼓點》、散文集《苦樂年華》和長篇小說《我們的70年代》第一部《掙扎的成長》。其中,《商道鼓點》、《苦樂年華》和《掙扎的成長》是今年上半年寫作完成的。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曾高飛宅居在家,足不出戶,有時間閱讀、思考和寫作,迎來了難得的創作高峰,堅持一天一到兩篇財經文章,一周兩篇散文或者兩萬字小說。他說,過了四十,尤其是四十五歲以后,緊迫感越來越強烈,時間越來越寶貴。他是做文字工作的,一天不寫點東西,就悶得慌,感覺沒法對讀者、粉絲和自己交代。

從2020年開始,曾高飛計劃每年寫作出版四本書,兩本財經,兩本文學。今年上半年就是按照這個計劃按部就班地進行;現在,曾高飛正揚帆起航,專心踢好下半場。



左手財經,右手文學,用作品說話

在財經圈,曾高飛以寫作知名。從2006年加盟人民網,負責經濟報道起,他就筆耕不輟,每天堅持原創。到現在,他已經發表了財經新聞和觀察稿件多達4000多篇。

曾高飛視野開闊,接觸面廣,互聯網、家電、房產、汽車均有涉獵,幾乎全部的重點、熱點新聞,往往都能聽到他的聲音。他一直嘗試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闡述專業的財經領域,幫助讀者拔散迷霧,觸摸經濟現象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對行業發展趨勢和企業未來命運的預測,往往十分精準,常常在圈內引發轟動,成為10w+爆款文章。最高的,在搜狐號上,單篇閱讀量達1000多萬,微信公眾號達30多萬,留言最多的一篇文章達4萬多條。

2018年,中國經濟出版社編輯鄧嬡嬡覺得曾高飛的文章,思想性強,針對性強,可讀性強,適合結集出版。雙方一拍即合,達成了深度戰略合作意向,準備推出“高飛銳思想財經叢書”。曾高飛從最近幾年發表的上千篇觀察文章中挑選出80多篇精品,結集成《產經風云》一書,交由中國經濟出版社。圖書出來,市場反應不錯。2019年底,雙方趁熱打鐵,推出了高飛銳思想財經叢書之二《決勝話語權》。

曾高飛表示,高飛銳思想叢書每年都會推出新作品,但形式可能不同,現在是結集,以后可能是就某個行業,某個選題做系統性、深入性研究,一本書講透一個問題。

除了財經,曾高飛也搞文學創作,以散文和小說為主。在到北京做媒體之前,他是一個青年作家,發表過詩歌、散文、小說共400多篇,出版過小說集《感情通緝令》、長篇小說《紅塵欲望》、《手機江湖》等。文學一直是他的夢想,后來進入媒體,由于工作需要,不得不放棄,但那夢想一直蟄伏在他心里,從來不曾離開過。

2019年6月,曾高飛在大學老師、文學評論家鐘友循、成松柳的勸說下,決定重返文壇,重拾文學夢。2019年下半年,他寫作了散文集《記住鄉愁》一書,約50余篇散文。這些散文發表后,在50后、60后、70后、80后那批網友中引發熱烈反響,他們稱喚起了他們的鄉愁和對那個日漸消失的年代的深切緬懷,成為鄉土散文中的一道獨特風景。

曾高飛認為長篇小說是文學作品中的皇冠和明珠,要想重返文壇,長篇小說的創作是一道必須翻越的山峰。十多年沒寫了,曾高飛對長篇小說的寫作已經陌生了,但他沒有放棄,從今年3月開始醞釀,四月動筆,5月完成初稿,他創作了長篇小說系列《我們的70年代》的第一部《掙扎的成長》(約16萬字),目前正在構思第二部《怒放的青春》,計劃在今年完成初稿。

《我們的70年代》是描寫70后的成長、生活、事業和感情,原計劃為三部曲,后來一寫,發現有太多故事要講,有太多話要說,于是越拉越長,現在計劃寫六部,約100萬字,對標路遙的《平凡的世界》。


用財經活在當下,用文學活進歷史

一邊寫作財經,一邊搞文學創作,曾高飛沒有疲于應付之感,反倒覺得兩者相得益彰,可以互相調濟,財經寫完了寫文學,文學寫完了寫財經。但有一個原則,無論是財經作品,還是文學作品,曾高飛都嚴把質量關,自己這一關過不了的文章,堅決不給媒體投稿,不給受眾閱讀,他堅持“用作品說話”。

在曾高飛看來,財經這東西是應時應景之作,時效性較強,是工作所需,讓他活在當下,做得再好,都有明顯局限性,既小眾化,又不能流傳于世。中文科班出身的他,與中國文化人一樣,希望“立德、立言”,都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情結,希望活進歷史。

曾高飛把文學作為實現受眾大眾化,幫助自己解決“我是誰”的歷史定位問題的抓手。既然已經重啟夢想,重返文壇了,他就會堅定地走下去。受網絡影響,目前視頻、快餐文化對文學沖擊巨大,但曾高飛認為,最終經得起時間考驗,能夠成為文化經典的,肯定是文學作品,這需要創作者耐得住寂莫。

復雜的經歷和雄厚的文字功底,讓曾高飛在財經與文學之間自由切換,沒有生硬之感。他曾經是青年作家,又在大企業呆過七八年,管過品牌、宣傳、企業文化、營銷策劃,熟悉企業運作原理,這讓他做起財經來,既有文采,又接地氣。在媒體這些年,曾高飛一直筆耕不輟,駕馭文字能力嫻熟,搞起文學來,仍然寶刀未老,這些年的媒體生涯和財經寫作,也為他的文學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

曾高飛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打破三個邊界:財經和文學,小眾和大眾,當下和歷史,既讓自己活在當下,又能活進歷史,讓財經的小眾和文學的大眾,相得益彰,讓自己的財經讀者多點文學熏陶,讓自己的文學讀者補點財經知識。


躺著思考,坐著寫作,站著做人,跑著逐夢

每天都寫那么多文字,需要大量的閱讀和思考。在找切入點和靈感的時候,曾高飛喜歡躺在床上,一邊讓身體得到休息,一邊讓腦袋進行思考。他的書房擺著一張小床,就是用來躺著思考的。

在躺下來的時候,是腦細胞最活躍的時候,讓曾高飛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與古今中外激情碰撞,各種火花不斷閃現,靈感紛至沓來,用之不盡。

在財經與文學之間切換,不用擔心有江郎才盡的時候,東方不亮西方亮,一天一兩篇文章,三五千字,對他來說,不難。

曾高飛的財經很銳利,但始終把國家、民族、大眾的利益放在首位,堅持專業,以理服人。網絡上水軍多,也受到過威逼利誘,但他希望自己站著做人,沒有奴顏和媚骨。

與財經作品截然不同,曾高飛的文學作品很純凈,柔和,深情,判若兩人。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也許現實很殘酷,理想很浪漫。

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這個時候為認真逐夢修建了很多高速公路。逐夢要趁早,曾高飛每天都在努力奔跑,認真逐夢,沒有周末概念。正如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現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會委員龍新民先生在給他《決勝話語權》一書的序言中鼓勵的那樣:這個時代,努力奔跑逐夢的人最可愛!


來源|人民網

編輯|舒雯雯

審核|李偉

聯系郵箱:clxiaoyou888@163.com

聯系電話:8583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