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湘教通〔2025〕143號 《湖南省教育廳關于開展2025年湖南省教學成果獎評審工作的通知》精神,經申請人申請、學院推薦,學校組織專家評審,共評選出長沙理工大學研究生教學成果獎32項(特等獎10項、一等獎11項、二等獎11項)。其中,校級特等獎在公示無異議后推薦參評湖南省高等教育(研究生)教學成果獎。現將具體名單予以公示見下表,公示期為2025年8月13日~2025年8月19日。
對公示名單有異議者,請在公示期內以書面方式向研究生院或紀檢監察處提出異議。書面材料應包括被異議者姓名、異議內容,支持異議的具體證據,以及提出異議者的真實姓名、工作單位、聯系地址、聯系電話等。
聯系人:孫老師 電話:0731-85258350 (研究生院)
監督電話:0731-85258529 (紀監處)
長沙理工大學研究生院
2025年8月13日
序號 |
成果名稱 |
獲獎等級 |
1 |
公路交通高質量發展背景下“三融三驅三促”創新人才培養改革 |
特等獎(推薦參評省級) |
2 |
四融四引、雙提雙新:面向交通強國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創新與實踐 |
特等獎(推薦參評省級) |
3 |
多科研平臺協同賦能電氣行業研究生高質量培養的十年探索 |
特等獎(推薦參評省級) |
4 |
面向工程需求的新商科專業學位研究生復合驅動型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
特等獎(推薦參評省級) |
5 |
交叉賦能·強基融創·產教協同-地方高校半導體產業復合型人才培養創新實踐 |
特等獎(推薦參評省級) |
6 |
“雙軌協同、行業賦能”高校水利類研究生復合創新型人才培養路徑探索與實踐 |
特等獎(推薦參評省級) |
7 |
平臺賦能六維融合:能源動力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 |
特等獎(推薦參評省級) |
8 |
“法律+涉外+工程”三元融合法律碩士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
特等獎(推薦參評省級) |
9 |
學科交叉、科教融匯、產教融合:數學統計類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 |
特等獎(推薦參評省級) |
10 |
競賽促教、政產教融合—面向新業態的交通類研究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創新與實踐 |
特等獎(推薦參評省級) |
11 |
化材鑄器—工創未來:材料與化工跨學科培養鏈式融合創新探索與實踐 |
一等獎 |
12 |
扎根縣域、校企協同,地方高校裝備制造領域研究生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
一等獎 |
13 |
面向國家重大工程需求的“雙支撐·三融合·四遞進”工程倫理教育創新與實踐 |
一等獎 |
14 |
“價值引領 創新驅動 交叉融合”錨定國家重大戰略的新聞傳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與實踐 |
一等獎 |
15 |
聚焦行業需求,產教深度融合,真抓實干,培養電氣信息卓越工程人才 |
一等獎 |
16 |
“產教融合+雙創驅動”模式下地方高校材料類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與實踐 |
一等獎 |
17 |
基于開源生態的電子信息類專業創新型研究生培養體系構建與實踐 |
一等獎 |
18 |
基于“科研引領,知行合一”的食品科學與工程研究生培養體系構建與實踐 |
一等獎 |
19 |
數字技術賦能紅色文化傳承的藝術碩士‘三維協同’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 |
一等獎 |
20 |
交通強國戰略下交通運輸類專業“四階貫通”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改革與實踐 |
一等獎 |
21 |
以思政教育為魂、校企共培提質、數字技術賦能,培養新時代能源電力拔尖人才 |
一等獎 |
22 |
基于“三層次、四模塊、五段式”土木水利 專碩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
二等獎 |
23 |
需求引領兩融驅動、思政賦能內外兼修-土木交通水利專碩培養體系探索與實踐 |
二等獎 |
24 |
多學科交叉背景下“機械+”研究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
二等獎 |
25 |
基于虛擬仿真技術的多相流理論教學體系構建與實踐 |
二等獎 |
26 |
面向能源強國戰略的地方高校工商管理類研究生“管理+電力”交叉培養實踐 |
二等獎 |
27 |
服務交通與能源強國的工程類研究生“科產教聯盟”培養新模式實踐 |
二等獎 |
28 |
多學科交叉協同驅動的電子信息專業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
二等獎 |
29 |
學科交叉與科研思政雙結合的化學化工研究生多維遞進式創新教育研究與實踐 |
二等獎 |
30 |
“新質引領、創新協同”地方電子信息新質人才培育模式研究與實踐 |
二等獎 |
31 |
人工智能促進人文學科碩士研究生課堂教學模式創新的研究與實踐 |
二等獎 |
32 |
服務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戰略,探索先進控制技術創新人才培養新途徑 |
二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