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紅色基因融入年輕表達,歷史不再是塵封的文字,而是化為可觸摸、可參與、可感受的鮮活記憶。近日,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將時下流行的“劇本殺”模式融入黨史學習教育,推出原創紅色解謎劇本《深巷之光》,讓青年學子在沉浸式體驗中感悟革命精神,厚植家國情懷。

在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的活動室內,一堂別開生面的黨史課正在進行。學生們通過《深巷之光》紅色解謎劇本,扮演劇中角色,“穿越”到1949年長沙和平解放前夕。他們閱讀劇本、搜尋線索、展開辯論、演繹劇情,以劇中人物的第一視角,沉浸式體驗那個年代的陣營博弈與生死抉擇。課程一改傳統思政教育的單向灌輸模式,將書本文字轉化為可觸摸、可參與的鮮活記憶。其中扮演湖南大學教授周煥文的參與學生彭理表示,這種角色扮演的模式更能讓她真切體會到革命先輩堅定信仰的力量。

《深巷之光》紅色解謎劇本由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教師葉洋滈、歐陽乃馨帶領學生與長沙市圖書館校地聯合打造,劇本通過將紅色文化與“解謎劇本”結合,進行紅色元素提取和嵌入,使“解謎劇本”成為承載紅色文化的新媒介,能更好地促進紅色文化在新時代的大眾化傳播。
“解謎劇本”的核心部分是劇本,該項目深挖當地的紅色文化資源,創作團隊歷時半年走訪中共黨史陳列館、三角塘婦女縫紉社等紅色遺址,查閱長沙市圖書館珍貴文獻,確保劇本均建立在真實歷史事件基礎上。用劇本講好紅色故事,在歷史背景、核心線索、互動環節等劇本建構中引入紅色文化元素,搭建起“沉浸式 ”紅色精神學習平臺,引導年輕群體銘記歷史、樹立正確三觀,并傳播、弘揚主流價值。

一個紅色劇本,就是一部生動的歷史教材,也是一次深刻的紅色教育。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已將紅色劇本演繹納入主題黨日、團學活動體系,并探索將信息技術應用于紅色文化教育實踐。學院黨委書記郭劍表示:"用青年喜愛的語言講述紅色故事,讓革命傳統教育真正入腦入心"。
(圖/ 羅辰 文運鑫 文/ 羅辰 文運鑫 一審/ 歐陽乃馨 二審/ 朱詩源 三審/ 郭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