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6日,長沙理工大學電氣學院赴國網江華縣供電公司各個部門開展專項實踐活動。隊員們通過參與配網同源維護、智能設備巡檢及項目管理等工作,近距離了解現代電網運維模式,探索智能電網技術應用場景。
實踐隊首站參與配網同源維護工作。在項目部指導下,隊員們系統核查14條高壓線路主干線型號臺賬,學習裸導線、絕緣導線等設備的標識方法。“臺賬是電網的‘身份證’,必須確保型號、參數與現場完全一致。項目部工程師的講解讓實踐隊成員意識到,精準的數據管理是保障電網安全的基礎。
上午,實踐隊觀摩了無人機巡檢作業。技術人員操控無人機對輸電通道進行全方位掃描,重點排查搭線隱患和設備缺陷。無人機巡檢效率是人工的5倍以上,還能捕捉人工難以發現的隱蔽缺陷。這一場景讓實踐隊成員直觀感受到智能技術對傳統電力運維的革新。
沱江供電所的隊員們,在智能配電控制器檢查現場,何師傅的提問引發深思:“如何做好智能控制器的管理運維?”通過講解,隊員們了解到,智能設備管理需建立“全生命周期檔案”,包括設備位置、廠家批次、定值參數等基礎信息,更需結合系統遠程監控與現場定期維護。這讓我們明白,電網智能化不僅需要技術知識,更要具備系統化思維。”實踐隊員唐政感慨道。
在業主項目部的實踐隊員參與光伏逆變器安裝現場勘察,繪制簡圖為接入方案設計提供數據支持。在項目管理環節,隊員們協助分類整理項目文件,核對入賬清單并制作電子表格。“每一份文件都是工程質量的‘見證者’。”項目部嚴謹的工作流程讓實踐隊成員深刻體會到工程管理的規范性與重要性。
下午,總結會上,于總以“國家電網如何實現優質服務”為主題,闡釋了電網企業以用戶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從保障供電可靠性到推動清潔能源消納,我們的工作始終圍繞‘人民電業為人民’展開。”這一論述讓實踐隊成員對電力行業的社會責任有了更深理解。
“今天的實踐讓我跳出課本,真正觸摸到電網運維的脈搏。”實踐隊成員齊浩宇表示,“從臺賬核查到智能設備管理,每一項工作都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的深度融合。”
此次實踐活動不僅讓隊員們掌握了配網運維的核心技能,更深化了對智能電網發展趨勢的認識。未來,實踐隊將繼續深入電力生產一線,在實踐中錘煉專業本領,為成長為新時代電力人才積蓄力量。
(文/鄧懷志 葉子健 圖/鄧懷志 一審/朱杰 二審/周巍 三審/丁丹
報送團隊:電氣學院赴國網江華縣供電公司暑期社會實踐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