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深化專業認知,強化學科實踐,7月15日,長沙理工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江蘇常熟隊一行,深入中國電力江蘇常熟發電有限公司電氣檢修部負責的專業設備區域,開展了一場極具深度的沉浸式電氣檢修研學實踐活動,旨在探尋電力設備安全穩定運行背后的核心保障機制。
活動伊始,在電氣檢修部繼電保護班團支部書記沙雨薇的嚴格督導下,全體隊員于部門會議室接受了規范的安全規程教育。“必須正確穿戴工作服、扣緊安全帽下頜帶、佩戴防塵口罩,并嚴格限定在黃色警戒線區域內活動!”沙雨薇的指令擲地有聲。實踐隊員李佳燁對此印象深刻:“安全帽與口罩佩戴不規范被導師當場糾正的經歷,讓我深刻體悟到‘安全第一’絕非口號,而是必須用剛性紀律筑牢的生命防線。”
步入電機檢修間,面對精密復雜的設備組件,隊員們深受觸動。實踐隊員高馭韜指著一臺拆解的發電機端蓋發出驚嘆。電氣檢修部技術骨干王洋隨即系統講解了電機的內部構造、關鍵部件及其苛刻的運行工況要求。現場觀摩與講解使隊員們清晰地認識到,將課本中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設備可靠運行的支撐條件,其復雜性和挑戰性遠超想象。
在隨后的220kV升壓站實地探訪環節,隊員們展現出強烈的求知欲。“升壓站T型結構的功能是什么?”“變壓器周邊鵝卵石溝道的設計原理何在?”帶著一系列專業疑問,團隊在檢修部高壓班技術人員徐亦軍的帶領下深入現場。徐亦軍對密集的提問清單進行了詳盡、專業的解答,現場互動氛圍熱烈,充分體現了隊員們對電力系統關鍵設施運行原理的深入探索精神。
此次研學活動結束時,實踐隊員們普遍反饋實現了專業認知的突破性躍升。這場深入產業一線的浸潤式實踐,成功將書本中抽象的“電氣檢修”概念,轉化為可觀察的精密操作流程、可聆聽的安全規范警示、可感知的重大責任擔當。長沙理工大學學子以實際行動丈量產業前沿,將“三下鄉”的實踐足跡,深植于國家電力安全運行的堅實根基之中。
(文/李金軒 圖/俞昊成 一審/吳佳騏 二審/周巍 三審/丁丹
報送團隊:電氣學院赴中國電力江蘇常熟實踐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