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下午,應汽車與機械工程學院邀請,劉桂榮教授蒞臨云塘校區(qū)工科一號樓B區(qū)417學術報告廳作題為“Computational methods based on data:approach and application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基于數據的計算方法:在機械工程中的方法及其應用)”的學術報告。此次報告由胡林副院長主持,工訓中心楊建軍副院長、汽機學院部分教師以及研究生和本科生到場聆聽。
首先,劉桂榮教授介紹了他的求學經歷、工作經歷及主要研究成果;隨后,劉桂榮教授以人工智能(AI)標識——人工神經網絡的定義為出發(fā)點,簡要闡述了人工神經的研究現狀和發(fā)展趨勢,并從神經網絡的正、逆向傳播方面給大家展示了人工神經網絡的運行,針對其訓練過程計算量大、耗時長且訓練結果只能解決較簡單問題的缺點,劉桂榮教授團隊提出了先用主成分分析(PCA)算法提取需計算數據的關鍵分量,再進行訓練過程的改進方法,經分析可縮短40%計算時間;最后在提問環(huán)節(jié)劉桂榮教授熱情解答老師同學們的問題,對國內外的教育作了較細膩的分析并向大家強調基礎教育(數學與力學)的重要性。
本次報告會是劉桂榮教授與汽機學院師生的一次學術的交流和碰撞,為汽機學院師生拓寬專業(yè)視野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與會老師和同學對劉教授精彩的演講給予了高度評價。同學們紛紛表示,通過此次講座,加深了對人工神經網絡的了解,進一步認識到了數學與力學知識的重要性,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求學決心。


劉桂榮教授簡介:
劉桂榮,美國辛辛那提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上計算力學領域尤其是無網格方法研究方面的著名權威之一,歷任國際計算力學學會執(zhí)行理事,亞太計算力學協會主席。劉桂榮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有:計算力學,數值方法,無網格法,有限元法,計算反求技術、優(yōu)化理論與算法、汽車CAE技術,基于大數據的計算,計算生物力學,振動和波,納米和生物系統(tǒng),復合材料-結構-成型一體化研究,特種機器人等。多年來在計算力學領域著眼于開拓性的研究工作,在國際雜志發(fā)表學術論文400多篇,出版英文專著 10部。多部著作被翻譯成中文,在國內廣泛使用。計算力學領域的工作在國際和國內上都具有很大的影響,引總數約13500次,H-Index約68。是Thomson Reuters 2014, 2015, 2016的高引學者。英文名著《無網格方法》這是國際上第一部全面系統(tǒng)闡述各種無網格方法的專著,是CRC出版社的最暢銷工程專業(yè)圖書之一,現已是第二版。英文專著《光滑粒子法(SPH)》是第一部全面敘述無網格粒子法的專著,是WorldScientific出版社的最暢銷工程圖書,現已是第三次印刷。創(chuàng)立了新的G空間理論,提出了弱弱(W2)形式的建模方法。引領了從H空間理論到G空間理論的轉變和從傳統(tǒng)的弱形式到弱弱(W2)形式建模方法的跨越,開辟了計算方法和理論研究的新領域。基于G空間理論,開發(fā)了多種高效的無網格算法(S-PIM和S-FEM)。由于在國防工程計算的杰出貢獻,獲得了新加坡國防部的國防科技獎。由于在計算力學方向的杰出貢獻,獲得了亞太地區(qū)APACM計算力學獎,全球華人計算力學獎(ICSACM),國際IACM Fellow獎,日本JSME計算力學獎, 日本JACM計算力學獎,和美國Ted Belytschko應用力學獎。
文/圖 汽機學院研究生會 審/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