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端裝備制造日益成為制造強國戰略核心支撐的背景下,數控機床作為“工業母機”,承載著智能制造的關鍵環節。7月22日,長沙理工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研究生暑期專業實踐團(以下簡稱“實踐團”),在徐曉強、劉文正兩位老師帶領下,走進宇環數控機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宇環數控”),解碼數控技術的創新密碼與智能生產的實踐圖景,觸摸 “智造強國” 的強勁脈搏。
走進展廳,沉浸式感受“工業母機”的科技硬核
實踐團首站來到宇環數控企業展廳,講解員結合展廳陳列的智能裝備模型與典型零部件樣品系統介紹了公司在高精度數控磨床、拋光機等領域的研發優勢,以及其產品在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等高精制造領域的廣泛應用。“我們始終致力于突破核心技術瓶頸,助力國產數控裝備向更高精度、更高可靠性的方向邁進。”企業負責人易丁介紹道。實踐團成員圍繞企業在智能制造、數字化轉型中的技術路徑展開討論。
深入車間一線,近距離體驗智能制造的精密節奏
下午,實踐團走進宇環數控的生產車間,車間里,機械臂將待加工的機床主軸送入數控磨床,主軸箱自動完成刀具切換,工人們配合設備精準轉運加工件,各工位顯示屏實時顯示磨削精度參數,構成高效的數控機床生產線。企業技術員張工介紹道:“在高精度數控機床的制造過程中,裝配的每一個環節都要求達到微米甚至亞微米級的公差標準,這對設備的穩定性和加工精度提出了極高挑戰。”隨后,實踐團成員近距離觀察高精度數控龍門導軌磨床等先進檢測設備,了解機床主軸裝配、幾何精度檢測及誤差補償等關鍵工藝。企業技術員講解機床定位原理時,實踐團成員俯身細看導軌與主軸的咬合間隙,指尖輕觸剛完成磨削的工件表面。隨后,大家在指導下親手轉動扭矩扳手調試軸承預緊力,在模擬屏上編寫刀具路徑,當參數微調讓虛擬加工軌跡變得更流暢時,不少人興奮地記錄下數據。“原來課本里的誤差補償,是靠這樣一次次實操打磨出來的。”實踐團成員葉俊浩拿剛測完的精度報告感慨道。
校企面對面,共探高端制造人才成長路徑
移步室內,實踐團與宇環數控人力資源部與技術研發部門負責人圍繞企業發展戰略、科研平臺建設、人才引育機制等方面展開深入分享。座談中,實踐團成員接連拋出問題:“自主研發的數控系統如何突破算法瓶頸?”“一條新生產線從圖紙到量產要闖多少關?”企業代表用研發案例作答:“就像打磨主軸精度,人才培養也要經得住‘千分尺’般的嚴苛——我們給新人配雙導師,既要懂編程也要會修機床。”當被問及對學子的期待,企業代表鼓勵同學們把握在校時光,夯實基礎,錘煉動手能力,未來在更高平臺發揮“長理學子”的創新潛能。“希望你們將來成為推動中國智造走向世界的中堅力量。”企業寄語擲地有聲。
理實融合啟新思,青春筑夢向未來
“親眼看到一臺臺高端機床從零件組裝到精度測試,才真正理解‘制造強國’背后,是一絲不茍的技術沉淀與團隊協作。”實踐團成員戴璐穎深有感觸。指導老師劉文正表示,本次實踐活動是將專業教育與產業實際深度融合的重要嘗試,讓學生真正“走出去、沉下去、看進去”,為今后的科研創新打下堅實基礎。實踐團也將把此次調研中發現的技術問題與工程難點帶回實驗室,轉化為科研選題與技術攻關方向,持續助力校企共研共育、產教深度融合。



(文/鄭佳欣 藍金風、圖/鄭佳欣、一審/彭瓊英、二審/周小杰、三審/孔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