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4日晚,汽機學院于工科一號樓B-417舉辦匠心學堂“通識講壇”,特邀長沙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黃堅教授作《“出走”與國際化視野培養》講座。
出走與國際視野培養是本次講座的核心話題。
人類最早的“出走”可以追溯到約20萬年前逐步從非洲開始的擴散至各個大洲的族群遷移。黃老師將原始人出走的動機歸納為生存與探索,又將現代人出走的動機歸納為主動出走與被動出走。黃老師先分析了人類歷來出走的形式,即:游學、婚姻、工作、謀生、擴張,并列舉了各形式下具有影響力的相關歷史事件,如以求學為目的的玄奘西行,以擴張為目的的十字軍東征。同學們深刻感受到“出走”對民族文化交流、促進人類社會發展不可磨滅的影響。
隨后黃老師廣泛列舉中西戲劇中那些為人們耳熟能詳的“出走”。例如《阿伽門農》中遠征特洛伊的希臘聯軍,《美狄亞》中赴異國盜取金羊毛的伊阿宋。特別戲劇中女性的出走得到了黃老師的注意,他分享了自己的研究與思考,引導同學認識其“出走背后隱藏的是男權至上的陰影”的本質。
最令同學們印象深刻的是黃老師以己為例分享自己“出走”的故事。青年時期在上海的求學與任教是出走的開始。后來前往英國游學中的所見所聞、任職利比里亞孔子學院中方校長時的智慧舉措,無一不更新了同學們對世界的看法,對國際化視野有了更深認識。
順理成章的,黃老師正式提出了國際化視野的定義、特點,強調了出走與國際化視野培養之于當代大學生的必要性。出走是一種訓練,是一種培養,是一種啟發,是一種對已然被生活銹蝕的腦袋最好最速效的救治!出走是為了發現生命的亮點,尋覓人生中不同的風景!
講座最后的提問環節,黃老師針對同學們出于自身實際情況而產生的疑問做出針對性的解答,提問的同學和聆聽的同學皆收獲頗多,本次講壇圓滿結束。
(文:汪煒杰、圖:廖義鑫、審:周路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