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推進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建設,助力教師隊伍專業化成長,智能制造系于近期持續組織開展以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為主題的教研活動。系部六位青年教師王文濤、張航、戴隆洲、程波、龐小通和方靖中,通過主講課程說課與章節知識點具體講解相結合的形式,展示了教學過程的組織與實施,全系教師圍繞教學設計與課堂呈現展開深入研討,共同為教學質量提升賦能。
教研活動中,青年教師們圍繞各自主講的課程展開教學匯報。在說課環節,從課程概述、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評價、教學資源等方面進行了較為全面地介紹。在章節知識點講解方面,王文濤老師以《智能制造系統及裝備》課程中的高檔數控機床作為典型智能裝備,介紹了其在精密零部件專用制造等領域的應用;張航老師選取《數字圖像處理》中的“視覺感知要素”章節,進行了模擬授課;戴隆州老師結合《數字化制造》中的“數控加工編程基礎”章節,講述了數控加工程序的編制規則、數控系統常用功能等內容;程波老師就《機械精度設計與檢測》中“公差帶大小和位置的標準化”知識點展開講解;龐小通老師以《傳動控制技術》課程中的“傳動機構動力學分析”為例,講述了多軸拖動系統中轉矩、轉速與功率的計算;方靖中老師圍繞《嵌入式控制系統及應用》中的“嵌入式系統接口技術--GPIO端口”知識點展開教學。老師們教學準備充分,講解過程中情緒飽滿、詳略得當、邏輯清晰,課件制作精美、內容深入淺出,部分老師還在課件中融入了科研前沿,具有較強的啟發性。
匯報結束后,其他老師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堂呈現等維度提出了一些針對性建議。如:在教學內容上,建議加強課程思政元素的有機融入,同時注意理論知識與行業前沿動態的銜接;在教學呈現上,少數課件存在文字密度過高、重點不鮮明的問題,需精簡文字和優化排版設計;在課堂互動上,可通過隨機提問、分組任務等多樣化形式提升學生參與度;在教態教姿上,需注意肢體語言與語音語調的配合,增強教學感染力。此外,老師們還就如何串聯課程模塊、設計板書邏輯、把控教學節奏等細節展開了熱烈討論。
系主任華熳煜老師在總結點評中強調,青年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既要深耕專業知識,更要研究教學規律。通過持續打磨教學細節,打造有深度、有溫度、有效度的智能制造“金課”。毛聰副院長(主持工作)對教研活動成效給予了高度肯定,并提出三點要求:一要建立“教學反思常態化”機制,定期開展教學復盤;二要推進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建設智慧教學資源庫;三要做好課程建設謀劃,培育特色鮮明的教學創新團隊。
智能制造系將持續完善教學“傳幫帶”培養體系,通過助課助教、教學觀摩、同行聽課、教學競賽等多元形式,為青年教師成長搭建平臺。本次系列教研活動不僅為青年教師提供了展示交流的舞臺,更通過集體智慧碰撞為課程建設注入了新動能,為培養高素質智能制造人才筑牢教學根基。


(文/盧先正 圖/余小峰 一審/唐昆 二審/黃舟 三審/孔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