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揚,男,1973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湖南華容人。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梁與結構工程分會理事,中國交通運輸青年專家委員會委員,國際橋梁與結構工程協會(IABSE)會員。
一、 教育背景
1992年9月—1996年6月,華中理工大學船舶工程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
1996年6月—1999年5月,長沙理工大學橋梁與隧道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
2000年9月—2005年10月,湖南大學結構工程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
2010年4月—2011年4月,美國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作訪問學者。
2013年7月—2014年1月,美國Arizona State University大學作高級訪問學者。
二、 目前研究領域或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領域為橋梁結構安全控制與可靠度分析。
三、 已完成或已在承擔的主要課題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378081):車輛超載與氯鹽侵蝕復合作用下鋼筋砼梁橋的疲勞時變可靠度分析,起止時間:2013.1-2016.12,項目負責人。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0608009):混凝土斜拉橋施工期時變結構體系可靠性分析,起止時間:2007.1-2009.12,項目負責人。
(3)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項目(973)課題子題“特大跨橋梁性能感知理論與方法--多因素作用下特大跨橋梁整體性能感知體系”(2015CB057704),起止時間:2015.01-2019.12,項目負責人。
(4)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01JJY2133):基于動態可靠性的混凝土斜拉橋施工期的安全研究,起止時間:2002.1-2003.12,項目負責人。
(5)交通部應用基礎研究項目(2006319825070):基于時變可靠度的混凝土斜拉橋施工期安全控制研究,起止時間:2006.5-2009.5,項目負責人。
(6)湖南教育廳科技項目(01C256):基于模糊數學和人工神經網絡的鋼筋砼橋梁可靠性研究,起止時間:2002.1-2003.12,項目負責人。
(7)交通部科技項目(200231582511):節段施工橋梁施工期的結構特性和時變可靠性研究,起止時間:2003.1-2004.12,項目負責人。
(8)四川省交通科技項目:四川宜賓長江大橋(主跨460米雙塔斜拉橋)施工監控研究,起止時間:2003.6 -2007年 ,項目負責人。
(9)四川省交通科技項目:宜瀘高速公路南溪長江大橋(主跨820懸索橋)施工監控研究,2009-2012,項目負責人。
(10)四川交通科技項目:瀘州合江長江大橋(主跨420雙塔斜拉橋)施工監控研究,2011-2012,項目負責人。
四、 已出版的主要著作
(1)劉揚,王達.橋梁結構有限元分析理論及方法,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年。
(2)張建仁,劉揚等.結構可靠度理論及其在橋梁工程中的應用.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
五、 已發表的學術論文
已發表學術論文70多篇。
(1)Liu yang, Xinfeng Yin, Zhang Jianren. Impact factors of an old bridge under moving vehicular loads.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2013/46(3):353-370 (SCI).
(2)Liu Yang, Lu Naiwei, Mohammad Noori , Yin Xinfeng. System reliability-based optimization for truss structures using genetic algorithm and neural network[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liability and safety, 2014, 8(1): 51-69.(EI)
(3)Yang Liu, Hui Peng, C.S. Cai. A Probabilistic Model for the Flexural Capacity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Strengthened with Prestressed CFRP Plates.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15,Vol. 18 No. 5:629-642 (SCI、EI)
(4)Xinfeng Yin,Liu yang, C.S.Cai, Zhi Fang.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ies of non-stationary random vibration for a high-pier bridge under vehicular loads [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 (ASCE)] 2013,18(10):1005-1020.(SCI).
(5)Yang Liu, Yang Deng,and C. S. Cai. Deflection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for a suspension bridge using a connected pipe system: a case study in China,STRUCTURAL CONTROL AND HEALTH MONITORING ,2015(SCI).
(6)劉揚,彭暉,尚守平.預應力CFRP加固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的抗力概率模型研究.工程力學,2012,7
(7)大跨度混凝土橋梁拉索施工期的可靠度分析,中國公路學報,2007,20(3).41-47
(8)劉揚.混凝土斜拉橋施工階段的體系可靠度分析,中國公路學報,2006,19(5).
(9)劉揚,張建仁,李傳習.混凝土斜拉橋施工期的時變可靠度計算. 中國公路學報,2004,17(3):31-35.
(10)劉揚.鋼筋混凝土橋梁服役期間的可靠性評價.中國公路學報,2001,14(2):61-65.
六、 所獲學術榮譽及學術影響
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勵共7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
曾獲個人榮譽稱號包括: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012年);中國公路青年科技獎(2008年);湖南青年“五四”獎章(2009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2009年);交通部全國青年科技英才(2011年);湖南省普通高校學科帶頭人(2011年)。